师资力量 首页 > 师资力量 > 教 授

李红艳

发布时间:2009/02/07  点击量:

李红艳


职    称:教授

职    务:系主任

办公地点:东区民主楼131室

电子邮箱:leehy2013@cau.edu.cn




一、主要研究兴趣和研究领域    

传播学领域,传播与社会关系研究,农民工与媒介关系,媒介文化研究,政治传播,社会保障领域,农民工社会保障,公共政策。

、教育与工作经历    

1987-1991 山西大学中文系 文学学士

1991-1994 复旦大学中文系 文学硕士

1994-1999 在人民政协报工作

2000-2004 柏林自由大学 哲学博士

2005年起任教于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三、主讲课程    

本科生:中国新闻传播史,外国新闻传播史,舆论学,媒介组织学,传播学概论,传播研究方法,传播学概论,传播研究方法,媒介环境学,传播学概论,外国新闻传播史;

研究生:传播学理论及研究方法,传播与社会研究专题,媒介文化研究专题,乡村传播学,媒介经营及案例分析,传播与社会专题,媒介文化研究专题。

四、主要论著
   

2021

李红艳,《流动的边界:对100个农民工家庭的媒介社会学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独著)

李红艳,唐薇,人人在场:行政、资本与技术视野下的电商模式,《新闻与写作》2021年第6期;

李红艳,冉学平,“场景复制”时代博物馆的“社区性”探析,《新闻与传播评论》2021年第3期;

李红艳,周晓璇,“成为我自己”:青年农民工阶层的时间观念初探,《中国青年研究》2021年第1期;

李红艳,新媒体技术助力乡村治理,《人民论坛》2021年第1期。

2020年

李红艳,以扩展可行能力复苏村庄秩序——基于晋南某贫困村的案例分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20年第5期;

李红艳,周晓璇,短视屏的乡村时间研究,《新闻爱好者》2020年第1期;

李红艳,宋佳杰,微信里的类“亲属”关系:基于贫困乡村社会联系视角的探讨,《新闻与写作》2020年第4期;

李红艳,周晓璇,短视频的乡村时间研究,《新闻爱好者》2020年第4期;

李红艳,韩芸,以“一”贯之:社会化媒体对乡村治理秩序的重构,《现代传播》2020年第3期;

李红艳,牛畅,一种新的博弈模式的提出:作为城乡对局人之间的媒介,《新闻与传播评论》2020年第2期;

李红艳,冉学平,乡村社会的另一种“凸显”——抖音短视频的思考,《新闻大学》2020年第2期;

乡村社会的另一种“凸显”——抖音短视频的思考,《社会科学文摘》2020年第5期;

牛畅,李红艳,基层项目制中的信息关系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20年第1期。

2019年

李红艳,什么是农民眼中的美好生活,《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年第9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文摘》2019年第4期转载);

牛畅,李红艳,乡村振兴视角下的乡村传播,《现代视听》2019年第10期;

李红艳,牛畅,汪璐蒙,网络时代农民的信息获取与信息实践:基于对北京市郊区农民培训的调研,《新闻与传播研究》2019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2019年第7期转载);

李红艳,劳动的信息化与信息的劳动化:信息主体的异化维度,《南京社会科学》2019年第4期;

李红艳,牛畅,仪式、压缩、断裂与永恒:农民工的媒介时间特征研究,《现代传播》,2019年第2期;

李红艳,吴洲乙,牛畅,乡村治理视角下乡村文化的生产与传播:基于北京市郊区农民宣讲团的案例分析,《新闻与传播评论》2019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2019年第4期转载)。

2018年

李红艳,信息的需求与反需求:农民信息诉求行为研究——基于北京市农民观念提升工程的观察与思考,《现代传播》2018第1期。

李红艳,当代乡村文化生产的实践特征及理论价值,《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年第13期;

李红艳,三农报道的新立场、新角色与新位置,《青年记者》2018年第34期;

2017年

李红艳,李硕,社会化媒体中的代表性实践:基于新浪“急救门”事件的分析,《现代传播》2017年第5期;

李红艳,中国中产阶级:自在抑或自为——基于公共事件中社会化媒体的话语分析,《南京社会科学》2017年第2期;

2016年

李红艳(专著)《观看与被看,凝视与权力: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与媒介关系研究》,中国言实出版社2016年出版;

李红艳 (译著)《福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

李红艳,如何建设媒介扶贫信息报道的新话语,《中国记者》2016年第4期。

2015年

李红艳,试论20世纪中国文化的转型:兼论五四时期白话文运动的影响力,《东方人文》,2015.10;

李红艳,刘碧瑶,新国家形象抑或新文化建设:支持性框架与代言性框架视角下的中国第一夫人报道研究,《传播与社会学刊》(香港),2015年第10期;

李红艳,移动传播时代的组织结构变革,《青年记者》,2015年第7期;

李红艳,集体记忆和电视经验:农民工和电视关系研究,《新闻大学》,2015年第3期。

2014年

李红艳著,《电视内外:作为文化阶层的服务业农民工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4年(独著);

李红艳,刘碧瑶,地方媒体对群体性事件的解读:以广东增城和上海普陀群体性事件为例,《新闻学研究》(台湾),2014年第7期;

李红艳,张永群,政务微博中的政府信息公开特点研究:以广东政法为例,《海外媒体研究报告》,2014年第1期;

2013年

李红艳著,《启蒙与建设:当代中国媒介从业人员职业化路径初探》,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3年(独著);

李红艳,大众社会与人的大众化,《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

李红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信息获取渠道中的断裂现象,《青年研究》,2011年第6期;

李红艳,手机:信息交流中社会关系的建构——新生代农民工手机行为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11年第5期;

李红艳 曹文露,浅析社会变迁中大众媒介的社会责任——以《中国农民工》中农民工电视形象塑造为例,《电视研究》,2011年第5期;

李红艳,王硕,微博与自我表达:90后农民工微博使用状况研究,《海外媒体研究报告》,2011年第2期。

五、主持与主要参与的科研项目

1. 进城务工人员与媒介关系研究,国家社科基金,2010-2014。

2. 电视媒体对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影响力研究,广电总局社科基金,2009-2013,。

3. 媒介活动者的经济行为研究,教育部回国留学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2006-2009。 

4. 农民工预防艾滋病信息宣传效果及干预模式研究,全球基金第三轮,2006-2007。

5. 餐饮服务业中女性农民工艾滋病预防信息干预模式及效果评估,国务院社会动员项目,2007-2009。

6. 手机媒体在消除农民工与市民之间知识沟的影响力研究,教育部,2009。

7. 中国农业传播中心理模式构建渠道分析,中国农业大学科研启动项目,2006。

六、其他   

1. 2010年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

2. 2006、2007、2008、2009年度中国农业大学百篇优秀论文指导教师。

3. 2007、2008年度中国农业大学优秀教师。

4. 2013年3月-4月在香港城市大学做访问学者。

5. 2014年9月-2015年9月在南伊利诺伊大学传播学院做访问学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