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师资力量 > 公共管理与发展系
公共管理与发展系
李建军
点击量:
发布时间: 2009- 02- 07

           

李建军


职    称:教授

职    务:农业伦理学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学术兼职:教育部创新方法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北京自然辩证法

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

办公地点:东区民主楼121室

联系电话:62736995

电子邮箱:lijianjun@ cau.edu.cn


一、主要研究兴趣和研究领域    

发展伦理学;农业伦理学(包括生命伦理学或生物技术伦理学)和公共政策;创新服务和创业管理;科学技术与农村发展;创新教育和人才培养等

、教育与工作经历    

1981年9月-1985年7月,在宝鸡师范学院数学系学习。

1985年9月-1988年7月,在厦门大学自然辩证法研究所读硕士,获哲学硕士学位。

1997年9月-2000年7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攻读科技哲学与政策分析方面的博士研究生,获哲学博士学位。

2010年9月-2010年12月,在荷兰乌德勒支大学应用伦理学所做访问教授。

1988年7月-1997年9月,先后在宝鸡师范学院(后改名为宝鸡文理学院)社科部、政法系工作;

2000年7月-至今,先后中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学院科技管理系、人文与发展学院发展管理系任讲师、副教授和教授。

三、主讲课程    

本科生:科技政策分析,技术创新管理,系统科学方法(科技管理专业必修课)等。

硕士研究生:技术创新管理,系统科学原理与方法(科技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课和选修课)、创新思维研究。

博士研究生: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四、发表中文论文    

1. 李建军、程宇,论催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经济繁荣的社会条件,《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

2. 李建军,农业伦理学发展的基本脉络,《伦理学研究》,2015年第1期。

廖成东、李建军,莫里尔法案对美国国家农业创新体系建设的影响,《科学管理研究》,2015年第2期。

3. 李建军、袁明敏,德国绿色能源城镇建设:思路、策略与经验,《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

4. 李建军,拳拳寸草心,图报三春晖——读任继周院士的《草业琐谈》,《绿叶》,2015年第1-2期。

5. 李建军,生态债务:我们对他者的社会责任——《全球变暖和国家财富:谁欠了谁》读后,《绿叶》,2015年第9期。

6. 李建军、刘新娟,谨慎推广“转基因水稻”,《绿叶》,2014年第5期。

7. 李建军,环境治理的竞争性话语和基本策略,《绿叶》,2014年第10期。

8. 李建军,发展农业技术经纪人,实现协同创新,《中国农村科技》,2014年第19期。

9. 刘新娟、李建军,食品科学研究中的利益冲突及其防范机制,《自然辩证法研究》,2014年第8期。

10. 李建军、袁明敏,技术时代我们如何养活自己——《追问膳食:食品哲学与伦理学》评述,《科学与社会》,2014年第3期。

11. 邱密、李建军,农业创新经纪人:促进农业科技创新的系统性中介,《自然辩证法通讯》,2014年第6期。

12. 邱密、李建军,荷兰Rondeel协同创新主体及机制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年第15期。

13. 李建军,中国传统伦理文化资源的现代价值,《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14. 李建军、唐冠男,阿希洛马会议:以预警性思考应对重组DNA技术潜在风险,《科学与社会》,2013年第2期。

15. 赵冰、李建军,“准吃不准种”背后的利益诉求,《绿叶》,2013年12期。

李建军、张文霞,中国生物科技伦理制度建设及政策建议,《科技管理研究》,2013年第16期。

16. 吴昊、李建军,合成生物学技术应用中的伦理问题和规制原则,《自然辩证法研究》,2013年第2期。

17. 李苗、李建军,UNICA引领巴西甘蔗乙醇产业做大做强的主要举措,《农业科技管理》,2013年第2期。

18. 李建军,科学主义与高技术时代的社会危机治理,《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年第5期。

19. 李建军,中国推进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可能面对的不确定性,《自然辩证法通讯》,2012年第5期。

20. 李建军,关于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的辩论:相关的伦理与公共治理问题,《科学学研究》,2012年第8期。

21. 黄晓行、李建军,关于动物道德地位的伦理辩护,《自然辩证法通讯》,2011年第6期。

22. 李建军、滕菲、黄晓行,“绿色革命之父诺曼·布劳格”,《自然辩证法通讯》,2011年第3期。

23. 滕菲、李建军,人兽嵌杂合体创造和应用研究中的伦理问题,《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年第3期。

24. 李建军、唐冠男,“两岸青年科技工作者生物技术伦理与社会规制论坛”综述,《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年第10期。

25. 李建军,核电产业:亟需引入预警原则和社会评价机制,《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26. 雷凌湘、李建军,现代生物科学技术革命的方法论特征,《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10年第1期。

27. 李建军、雷凌湘,动物生物技术研究伦理学的前沿进展,《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年第1期。

28. 李建军,首都聚合开发高端产业创新人才的政策建议,《北京科协》,2010年第7期。

29. 李建军,创新经济呼唤中国教育变革,《科学中国人》,2010年第7期。

30. 武彦、李建军,日本职务发明利益补偿机制的创新理念和保障机制,《自然辩证法通讯》,2009年第2期。 

31. 武彦、李建军,日本学者眼中的中国科学和技术政策,《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新华文摘》,2010年第7期。

32. 李建军,付费出版学术专著与发表学术论文的社会后果,《自然辩证法通讯》,2009年第6期。

33. 李建军,现代社会治理危机及其化解策略,《河北学刊》,2009年第1期。

34. 杨善友、李建军,生物质能产业创新的趋势和特点,《中国科技论坛》,2009年第4期。

35. 李建军,自然辩证法事业常青的精神动力和发展机制,《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年第10期。

36. 李建军,研究性学习: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理念和实现机制,《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37. 李建军、王鸿生等,北京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政策建议-“创新型城市与科技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综述,《北京科协》,2009年第2期。

38. 李建军,技术创新的负外部性及其缓冲机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39. 严加伟、李建军,转基因农作物的多重价值及其产业化风险,《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8年第1期。

40. 李建军、王鸿生,科技社团评价的总体思路和关键性指标,《学会》,2008年第6期。

41. 祁鸣、李建军,NASSCOM在印度软件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中国科技论坛》,2007年第10期。

42. 石静远、李建军,我国科技法律体系建设的创新思路,《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43. 李建军,美国先进技术计划(ATP)的设计理念和运行机制创新,《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年第6期。

44. 李建军,生态农业呼唤中国转型,《高科技与产业化》,2007年第9期。

45. 李建军,现代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同步并举的历史经验和发展战略,《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46. 李建军,专家资源多样化的价值开发机制,《科学时报·大讲堂》,2007年11月27日。

47. 李建军,基于产业集成创新的中国经济现代化战略,《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国民经济管理》,2007年第4期。

48. 王红、李建军、倪景涛,农民科技信息协会对现行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补充作用,《农业科技管理》,2006年第1期。

49. 刘珺、李建军,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共产品属性及其发展对策,《南方农村》,2005年第5期。

50. 李建军,科学形相:在功利化与非功利化之间,《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年2期。

51. 李建军,中国科学技术体制建设的历程及其“路径依赖性”,《湖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52. 李建军,创新思维与可能性哲学,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53. 倪景涛、李建军,荷兰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学术论坛》,2005年第10期。

54. 倪莉、李建军,美日两国的专利战略与专利制度创新,《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5年增刊/知识产权专刊。

55. 李建军,北京高新技术产业政策体系建设的历史及其特点,《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56. 刘海波、李建军,关于我国科学行政体制改革的设想,《思想理论内参》(第40期),2004年12月15日。

57. 倪莉、李建军,农民利用科技致富状况的实证调查报告,《中国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58. 李建军,自然辩证法教学体系中的两个问题,《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年第3期。

59. 李建军,“李约瑟问题”与“诺贝尔现象”,《科技导报》,2003年第5期。

60. 李建军,永远放射着光辉的人才培养平台,《自然辩证法通讯》创刊25周年纪念专栏,2003年第5期。

61. 李建军,硅谷产学创新系统及其集群效应,《山东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管理科学》2004年第2期全文复印。

62. 李建军,关于规范“知识经济”的前提条件,《宝鸡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2003年第4期全文复印。

63. 李建军,影响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科学价值观,《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科学技术哲学》2001年第2期全文复印。

64. 李建军,社群网络:硅谷创新的青春泉,《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0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科学技术哲学》B22000年第8期全文复印。

65. 李建军,铸造斯坦福大学和硅谷辉煌的双赢体制,现代教育报(国际教育),2001年8月24日。

66. 关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哲学思考,《哲学动态》,1998年第11期;《新华文摘》1999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科学技术哲学》1999年第2期全文转载。

67. 李建军,推销硅谷:弗特曼的地区优势模型(译文),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0年第1期、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科学技术哲学》B2 2000年第5期全文复印。

68. 李建军,创造可持续的高技术企业发展生态系统(译文),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年第6期。

五、发表英文论文    

1. Li Jianjun.2013. Heavy fog and smog in Beijing: a watershed towards a green future. Public Reason,5(2):3-10

2. Franck L.B. Meijboom,Li Jianjun.2016.Animal Dignity: a common road or a long and winding road to confusion? edited by D. Marcus, Human Dignity in Philosophy and Applied Ethics – China and the West, forthcoming.

3. Zhao Bin, Li Jianjun.2015.Ethical Reflections on the Process of Food Production in China. In: Food Security and Food Safety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Proceedings of APSAFE2013, Eds. Soraj Hongladarom (Springer), 167-175.

六、出版著作/教材/编著/译著   
  



1. 李建军、周津春,编著,《科学技术与农村发展政策》(教材),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2年。

2. 李建军、刘平,主编,《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教材),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年。

3. 李建军,《创造发明学导引》(教材,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版,2002年。

4. 李建军等编著,《著名科学家科研诚信和学术风范故事汇编》(教参),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5. 李建军等编著,《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简明读本》(教材),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

6. 米歇尔·科尔萨斯著,《追问膳食:食品哲学与伦理学(Before Dinner: Philosophy and Ethics of Food)》,李建军、李苗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7. 马库斯·杜威尔,《生命伦理学:理论、方法和领域(Bioethics: Theories, Methods and Domains)》,李建军、袁明敏译,社科文献出版社将于2016年出版。

8. 王玉民、马维野主编,刘海波、李建军副主编,《专利商用化的策略与运用》,科学出版社,2007年。

9. 李建军,《产学联合创新:高技术产业发展之路》(著作),山东科技出版社,2005年。

10. 李建军,《企业文化与制度创新》(著作),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11. 李建军,《产学创新的平台:从硅谷到中关村》(著作),江西高校出版社,2002年。

12. 李建军,《院墙推动之后:大学高科技产业化》(编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年。

13. 刘大椿等,《真与善之间:科技时代的伦理问题与道德抉择》(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14. 李建军、王富平,《创造与思维,素质教育视点(下册)》(教材),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

15. 李建军等,《模糊思维》(合著),三秦出版,1994年。

16. 李建军等主编,《复关:能取天下财富》,西北工业大学出版,1993年。

七、主持与主要参与的科研项目

1. 科技社团协同参与决策咨询的机制研究,北京市科协,2016-2017

2. 著名科学家科学道德和风范研究,北京市科协,2014-2015

3. 生命伦理学语境中的人类尊严(Human dignity in the context of bioethics: West and China),荷兰科学基金中国交流项目(KNAW China Exchange Programme),2012-2015

4. 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活动研究,北京市科协,2011-2012

5. 首都科技社团国际化战略研究,北京市科协,2010-2011

6. 生物技术应用研究的社会规制问题,中国科协调宣部,2010-2012.

7. 转基因农业技术创新的伦理问题与社会规制,国家社科基金,2010-2012

8. 北京市创新性乡镇发展现状调研,北京市科委农村中心、中科院政策所,2007-2008

9. 知识产权资产评估的社会价值研究,国家知识产权局,2007-2008

10. 2020年农业创新型科技人才需求预测研究,中国工程院,2008-2009        

    



  • 联 系 人 :学院办公室
  • 办公电话:010-62731320(西)
    010-62738898(东)
  • 办公地址:西校区中德楼105房间
    东校区民主楼233房间
  • 电子邮箱:cohd@c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