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庆忠
职 称:教授
学术兼职:农业农村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
办公地点: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民主楼220
联系电话:62737735
电子邮箱:qingzhong@cau.edu.cn
一、主要研究兴趣和研究领域
1. 民俗学与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
2. 民间文化与乡村社会组织研究
3.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发展
二、教育与工作经历
1991年毕业于沈阳师范大学中文系;
1997年获辽宁大学民间文学(民俗学)硕士学位;
2001年获中山大学人类学博士学位。
2001—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社会心理学研究。曾任教于沈阳师范大学中文系;
2003年至今任教于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
三、主讲课程
本科生课程:1.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2. 中国民俗学引论
研究生课程:1.民族志与田野工作方法;2.人类学与中国社会研究
四、论文与随笔
1. 孙庆忠,《并轨:扎根乡村的田野工作与促进变革的行动研究》,《民俗研究》,2021年第6期。
2. 孙庆忠,《植根土地的文化追寻——农业文化遗产的永续价值与保护实践》,《光明日报》(理论版),2021年2月10日。
3. 孙庆忠,《入乡随俗的村落调查》,《金融博览》,2021年第11期。
4. 孙庆忠,《王金庄岩凹沟:采录梯田地名的意义》,《金融博览》,2021年第4期。
5. 孙庆忠,《人的培养与研究生教育的期待》,《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0年第2期。
6. 孙庆忠,《枣韵千年: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行动》,《金融博览》,2020年第7期。
7. 孙庆忠,《村落口述史的价值》,《时代人物·新教育家》,2019年12月号。
8. 孙庆忠、周春伦等,《访谈孙庆忠:培育乡村自救的力量》,《时代人物·新教育家》,2019年12月号。
9. 孙庆忠,《社区大学与乡村妇女的生命变革》,《妇女研究论丛》,2019年第1期。
10. 孙庆忠,《让乡村教育回归乡土》,《中国教育报》,2018年11月20日,第4版。
11. 孙庆忠,《田野工作与促进生命变革的乡村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
12. 孙庆忠,《乡村社区大学与静悄悄的生命变革》,《中国乡村发现》,2018年第5期。
13. 孙庆忠,《乡村社区大学:教育不再“背井离乡”——一场农大教授引发的乡村变革》,《时代人物·新教育家》,2018年第7期。
14. 孙庆忠,《村落历史:熔铸生命体验》,《中国民族教育》,2018年第6期。
15. 孙庆忠,《乡村研究的情感之维》,《农民日报》,2018年7月14日,第5版。
16. 孙庆忠,《文化失忆:乡土中国的现实处境》,《中国乡村发现》,2018年第2期。
17. 孙庆忠,《乡村振兴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多方参与机制》,《世界遗产》2018年1-2期合刊。
18. 孙庆忠,《田野工作的信念与真情》,《民俗研究》,2017年第5期。
19. 孙庆忠,《社会学专业科研训练与十届本科生的妙峰山追踪研究》,《中国大学教学》,2017年第7期。
20. 孙庆忠,《乡村叙事与田野工作的滋味》,《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
21. 孙庆忠,《泥河沟村的乡村价值再发现》,《中国周刊》,2016年10月(总第195期)。
22. 孙庆忠、谢阮虹,《对话孙庆忠:唤醒乡村记忆,凝聚乡村力量》,《世界遗产》,2016年第9期。
23. 孙庆忠,《本土知识的发掘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世界遗产》,2015年第10期。
24. 孙庆忠,《泥河沟村:以农业遗产保护延续枣缘社会》,《世界遗产》,2015第11期。
25. 孙庆忠,《社会记忆与村落的价值》,《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
26. 孙庆忠,《文化失忆与农村教育的使命》,《人民政协报》,2014年12月10日。
27. 孙庆忠、关瑶,《中顶庙会的历史叙事与都市村民的文化乡愁》,《文化遗产》,2013年第4期。
28. 孙庆忠,《妙峰山:田野追踪与研究拓展》,《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29. 孙庆忠,《邹平市集:地方社区整合的载体》,《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1月16日。
30. 孙庆忠,《李景汉:中国社会调查的拓荒者》,《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3月22日。
31. 孙庆忠,《杨庆堃的社会学研究及对中国社会学发展的贡献》,《河北学刊》,2012年第6期。
32. 孙庆忠,《社会学与中国社会研究——杨庆堃先生的学术人生》,《学术界》,2012年第12期。
33. 孙庆忠、关瑶,《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路径与研究进展》,《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34. 孙庆忠,《地理标志农产品与县域经济发展》,《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35. 孙庆忠,《阜平大枣与红色记忆》,《中华魂》,2012年第6期。
36. 孙庆忠,《沙莲香与中国民族性研究》,《中华魂》,2012年第7期。
37. 孙庆忠,《地理标志产品的文化禀赋——漫话平和琯溪蜜柚》,《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38. 孙庆忠、张蓉,《京郊四村八十年:乡民社会的历史图景与现实处境》,《当代中国史研究》,2010年第6期。
39. 孙庆忠,《庙会、香会与村落记忆:都市村民的生活经验》,《应用心理研究》(台湾),第45期,2010春。
40. 孙庆忠,《黄淑娉与中国民族识别》,《老照片》第七十三辑,2010年10月。
41. 孙庆忠,《离土中国与乡村文化的处境》,《江海学刊》,2009年第4期。
42. 孙庆忠,《乡土社会转型与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州学刊》,2009年第6期。
43. 孙庆忠,《农业文化的生态属性与乡土社会的文化格局》,《农业考古》,2009年第4期。
44. 孙庆忠,《民俗学教学与生活教育》,《文化学刊》,2009年第3期。
45. 孙庆忠,《妙峰山:民间文化的记忆与传承》,《文史知识》,2008年第4期。
46. 孙庆忠,《本科生研究性教学的教育关怀》,《中国农业教育》,2008年第1期。
47. 孙庆忠,《花会组织与村落记忆》,《艺术评论》,2007年第6期。
48. 孙庆忠,《社会学专业训练的“成年仪式”——乡村社会调查的教育价值》,《中国德育》,2007年第9期。
49. 孙庆忠,《杨庆堃和南景村的尘封逸事》,《老照片》第五十五辑,2007年10月。
50. 孙庆忠,《人类学追踪调查的虚与实——重访南景村的思考》,《思想战线》,2007年第1期。
51. 孙庆忠,《学科生命的探询与见证——<黄淑娉人类学民族学文集>》,《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52. Sun Qingzhong.2005-6. Metropolitan Village: Nanching—Following C. K. Yang’s Footsteps,Chinese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Vol38,58-76.
53. 孙庆忠,《海外人类学的乡土中国研究》,《社会科学》,2005年第9期。
54. 孙庆忠,《近二十年来人类学汉族社会研究述评》,《民族研究》,2005年第2期。
55. 孙庆忠,《都市村庄:南景——一个学术名村的人类学追踪研究》,《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56. 孙庆忠,《近情乡土无尽景,沉潜民间不了情——我的导师黄淑娉教授》,《传记文学》,2004年第6期。
57. 孙庆忠,《都市化与农民的终结——广州南景村经济变迁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58. 孙庆忠,《乡村都市化与都市村民的宗族生活——广州城中三村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2003年第3期。
59. 孙庆忠,《口述历史的制作与口述传统的开掘》,《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60. 孙庆忠,《重返古典政治哲学的时代——<史特劳斯>对里奥·史特劳斯思想“奥义”的解读》,《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第7期。
61. 孙庆忠,《在田野中重现历史——兼评<广东世仆制研究>》,《思想战线》,2003年第4期。
62. 孙庆忠,《珠江的文化品格》,《深圳特区报》,2003年1月12日。
63. 孙庆忠,《学术名村:南景》,《读书》,2003年第1期。
64. 孙庆忠,《都市村庄研究的实践与反思》,《民族研究》,2002年第5期。
65. 孙庆忠,《尽责守土 锐意创新——关于<民俗学原理>对话》(与胡鸿保合作),《民俗研究》2002年第3期。
66. 孙庆忠,《我看“人文奥运”》,《市场报·奥运经济周刊》(第53期),2002年8月17日。
67. 孙庆忠,《<广东族群与区域文化研究>评析》,《民族研究》,2001年第1期。
68. 孙庆忠,《跨越人文类型的空间阻隔——社会人类学的观察方法与互联网时代的文化沟通》,《世界民族》2001年第5期。
69. 孙庆忠,《论杨庆堃先生的中国宗教观》,《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70. 孙庆忠,《林耀华教授和他的凉山彝族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
71. 孙庆忠,《人类学:东西方文化沟通的纽带和桥梁》,《广西民族研究》,2000年第4期。
72. 孙庆忠,《“堂吉诃德式”的人类学大师:克劳德·列维-施特劳斯》,《中国图书评论》,2000年第10期。
73. 孙庆忠,《边际性社区的宗族生活——广州南景村个案追踪研究》,《岭南学报》(香港),新第2期2000年10月。
74. 孙庆忠,《“从幽谷爬上平地,从平地升到山巅”——谈中山大学的人类学传统和精神特色》,《中山大学报》,2000年11月6日。
75. 孙庆忠,《也谈大学之精神》,《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11月14日。
五、学术访谈录
1.《农业生态学的开拓与大学使命的担当——骆世明教授访谈录》《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2.《生态人类学与本土生态知识研究——杨庭硕教授访谈录》《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
3.《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际视野与中国实践——李文华院士访谈录》《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
4.《中国当代史与当代中国问题研究——朱佳木教授访谈录》《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5.《见证与诠释:中国民族性变迁三十年——沙莲香教授访谈录》《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6.《农业文化研究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乌丙安教授访谈录》《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7.《穿梭于学术研究与应用实践之间——庄孔韶教授访谈录》《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8.《人类学汉人社会研究:学术传统与研究进路——黄淑娉教授访谈录》《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六、文集及参加撰写著作
1. 孙庆忠,《农业文化遗产的永续价值与保护实践》,张孝德主编《乡村振兴专家深度解读》,北京:东方出版社2021年,第188-198页。
2. 孙庆忠,《田野工作:从文化阐释到促进变革》,李修建主编《当代艺术人类学论坛·2019》,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21年,第295-345页。
3. 孙庆忠、赖俊杰,《利用本土知识资源驱逐贫困——福建平和琯溪蜜柚的地方叙事》,本土知识促进减贫发展课题组《本土知识促进减贫发展:来自中国乡村的实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第30-55页。
4. 孙庆忠,《农业文化》,朱启臻《农业社会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134-157页。
5. 孙庆忠,《当代中国汉学人类学》,瞿明安主编《当代中国文化人类学》,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432-454页。
6. 孙庆忠,《村级公共产品的供给决策问题——基于三种类型村庄的调查分析》,李小云等主编《乡村文化与新农村建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7. 孙庆忠,《人类学重建以来的汉人社会研究》,胡鸿保主编《中国人类学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93-222页。
8. 孙庆忠,《都市村庄:南景》,庄孔韶等著《时空穿行——中国乡村人类学世纪回访》,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41-381页。
9. 孙庆忠,《农民工与角色冲动》,沙莲香等著《中国社会心理分析》,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211-271页。
10. 孙庆忠,《黄淑娉教授的学术追求与学术成就》,周大鸣主编《文化人类学理论新视野》,香港: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4年,第413-429页。
七、出版著作
1. 孙庆忠主编:《农业文化遗产与乡土中国》,中央编译出版社2021年。
2. 孙庆忠主编:《农业文化遗产与年轻一代》,中央编译出版社2021年。
3. 孙庆忠著:《枣韵千年》(农业文化遗产地乡建随笔集),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19年。
4. 孙庆忠主编:《枣缘社会——陕西佳县泥河沟村文化志》,同济大学出版社2018年。
5. 孙庆忠主编:《村史留痕——陕西佳县泥河沟村口述史》,同济大学出版社2018年。
6. 孙庆忠主编:《乡村记忆——陕西佳县泥河沟村影像集》,同济大学出版社2018年。
7. 孙庆忠主编:《妙峰山:香会志与人生史》,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年。
8. 孙庆忠主编:《妙峰山:香会组织的传承与处境》,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
9. 孙庆忠主编:《妙峰山:民间文化的记忆与传承》,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
10. 孙庆忠著:《黄淑娉评传》,民族出版社2010年。
八、指导学生的田野工作
1.2004年夏学期,指导2001级本科生在河南兰考县汴砦村、大李西村调研。
2.2005—2012年,指导2002级至2011级十届本科生进行妙峰山庙会及香会组织调查。
3.2011—2013年,指导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URP)团队在河北阜平、四川新都与名山、福建平和等县调研,关注主题“地理标志与县域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在河北围场、山东寿光与安丘、河南辉县等地进行乡村基础教育调研,关注主题“乡村教育如何回归乡土”。
4.2014—2021年, 指导创办河南辉县川中社区大学,推动以教育撬动乡村建设的川中实验。
5.2014—2021年,指导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团队在全球/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陕西佳县古枣园(泥河沟村)、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大甸子村和大窝铺村)、河北涉县旱作梯田系统(王金庄村)、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绿春县瓦那村和红河县普春村切龙中寨)、浙江开化山泉流水养鱼系统(何田乡和长虹乡等乡镇),进行持续追踪研究与乡建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