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动态

“农政与发展”系列讲座第二讲:热议“农民的未来在哪里”

发布时间:2011/10/14  点击量:

 

        继“农政变迁的阶级动力”之后,10月13日下午,“农政与发展”系列讲座2011年秋季学期第二讲在人文与发展学院CIAD报告厅如约举行,来自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的杨·范德普勒格教授做了题为“农民的未来在哪里”的精彩讲座。

        讲座开始之前,出现在大屏幕上的题目就引起了在座同学们的热议。“农民有未来吗?”“中国的农民哪里还有未来!”正是这种好奇与对现实问题的争论循循引导着听众进入了范德普勒格教授的讲座之中。与第一讲中亨利·伯恩斯坦教授对农政变迁进行政治经济分析的历史视角不同,范德普勒格教授的阐述更关注于当下和未来,将视角瞄向现代社会中农民的实践与发展。面对资源、能源、粮食、就业与收入等各方面出现的新型稀缺性,现代社会需要新的社会—技术对策来加以应对,一种具备高生产率、低能耗、能够创造就业与收入的新型农业——小农农业将成为缓解金融与粮食危机的未来走向。范德普勒格教授以其在拉美、欧洲等多国的广泛实践经验向大家介绍了小农农业是如何在世界各地被创造、实践和深化的,谈及自己对中国农村的实地发现,他更是肯定了多功能性在中国小农农业中的深远历史根基以及发现、发展这种多功能性的重要意义。

        “农民有未来吗?农民的未来在哪里?”对这个问题,范德普勒格教授给出了乐观的回答——农民的未来就在于小农农业。讲座的最后,范德普勒格教授将这个具有深意的问题留给了在座的中国学者:在小农农业和以高资本投入为表征的现代化农业之间,中国这个农业大国将何去何从?一个多小时的讲座引起了在座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回应与讨论,大家踊跃提问,就高科技的发展、中国的人口现状、人口政策、新兴市场、劳动力流动等对小农农业发展的影响与范德普勒格教授进行了互动交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杨团、樊平教授、北京大学的董正华教授、以及学院的很多教授、老师和学生逾二百多人参加了当天的讲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