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政与发展”系列讲座2012年秋季学期第十一讲(特场)
发布时间:2012/12/17 点击量:
农政与发展系列讲座2012年秋季学期第十一讲(特场)
邓正来:市场、社会与政治
2012年12月4日,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的邓正来教授带着他对“市场、社会与政治”的最新思考,再次做客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进行“农政与发展”系列讲座特别专场演讲。
邓教授首先就为什么选取“市场、社会与政治”为讲座主题进行了一些背景性的阐释,介绍了西方主流学界和中国学术界的一些研究状况。西方的主流学界在关心什么?他先从自己翻译的迈克尔·桑德尔教授的新著谈起。题为《金钱不能买什么:金钱与公正的正面交锋》的著作是桑德尔教授在哈佛大学开设多年的两门讨论课程——“市场、伦理与法律”、“市场、政治与伦理”——的结晶。桑德尔教授在这一著作中讨论了市场侵蚀社会,市场逻辑与规范侵蚀社会公共领域和社会规范的市场道德问题、市场道德的局限性等问题,这些都是西方主流政治哲学、法哲学、社会哲学讨论的前沿话题。值得一提的是,参与课程讨论的成员包括赫赫有名的经济学诺奖得主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加里·贝克(Gary S. Becker)、斯蒂格利茨(Joseph E.Stiglitz),还有著名法学家、经济法学家运动领袖布洛克(Fred Block)等。邓教授认为,他们所关注的此类学术前沿课题,也同样值得中国研究者关注。
接下来,邓教授又介绍了中国学术界目前的境况。国内经济学界、法学界、政治学界、社会学界都一致认为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中国处在十字路口的关键时刻,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学界基本的论调是,政府干预使得市场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政府垄断、权贵交易以及利益集团等问题阻碍了中国市场的充分发展。然而,邓正来教授认为,没有人去讨论市场自身的问题,也不关注市场的道德底线问题。即便是学界的左、中、右派在这些问题上也都是失言的,我们基本上也看不到讨论此类问题的文献。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与市场化使得中国面临全球市场必胜论时代的到来,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时金钱所能买的物品是相对有限的,富人仅仅能够购买奢侈物品等,因而其导致的社会不公也是相对有限的;但是市场必胜论时代的社会不公则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有钱和没钱的区别不仅仅限于购买基本需求物品的质和量的不同,金钱无所不能买的情况下,官位、兵役、教育等等都可以购买,日常生活中钱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学界却未深刻认识到这个全球的市场必胜论时代的变化,也并未反思市场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受到了哪些影响。学界往往只顾关注政府与国家干预市场所带来的后果,却不关心市场本身以及市场的道德局限性等问题,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掌握着真理,都在忙着做判断、给方案,开出一张张药方,但是中国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真正的问题是什么,却没有人去认真思考,或者仅仅讲问题而不讲原因,这些都提醒学者们要冷静思考自己看到的是不是真问题。
面对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市场,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并分析它?邓教授阐释了桑德尔教授所提出的两个反对市场无限发展的理由。其一是市场的无限发展会导致社会不公——而且是市场必胜论时代的不公,就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有钱可以将日常生活改变,这种社会不公已不同于以往。邓教授认为卡尔·波兰尼的著作《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中的“双重运动”更具有理论说服力。波兰尼通过分析经济史材料发现,19世纪中叶的市场并不是像自由主义学说所论述的自生自发、自然形成的市场,而是由政府通过政策、法规及各种制度建构起来的,是完全人为建构的市场。这样的市场机制同时也会导致社会不公,由此引发一种自生自发的社会自我保护运动,去干预和抵制市场,保护社会追求公正。邓教授认为,市场并不是像主流经济学家所说的那样价值无涉,市场不仅涉及价值,而且当金钱能买更多的东西时,市场会与道德越卷越紧,市场会侵蚀社会道德,因而抵制市场无限发展的理由之二则是因为,市场在进行运作时,市场及其背后的规范会有意无意地腐蚀非市场规范(non-market norms),甚至将其排挤掉,例如服兵役的替代和买卖、替人排队公司的出现等表面上是符合市场对于资源配置的逻辑的,但是这些“买卖”都意味着市场行为对非市场的公共领域的规范以及对公民观念的侵蚀。在叹服国外学者在认识市场与社会的规范和逻辑中的理论洞见时,邓教授同时也提醒中国学人,在认识西方理论和分析中国问题时应怀有谨慎的态度,切忌“拿来主义”,不能拿来就用、拿来就给中国开药方,“我们一定要认清楚,他们讲的是某种东西的警示和启发,但讲的绝不是也肯定不是中国问题”。
接下来,邓教授阐述了他对中国当前问题的看法,他用“双重腐蚀”这个词来概括目前的问题。一方面,与西方类似,中国的市场和市场规范对非市场规范的侵蚀,市场对个人日常生活、公共领域和政府的侵蚀非常明显。政府运作在某种程度上的公司化体现的却是市场对政治运作逻辑的腐蚀。同时市场对个人日常生活规范、伦理道德侵蚀也非常厉害。“实际上我们每个人在今天的市场里面都成了它的物品,我们每个人都是有价钱的。”但另一方面,中国的特殊的政治形态也在对市场、市场规范以及非市场领域产生了腐蚀和排挤,即政治也在对我们日常生活进行侵蚀,将市场变成一个有科层等级的市场,将个人变成体制人。面对如此境况,波兰尼、桑德尔等人会说我们会自生自发地形成各种社会保护运动来抵制市场的侵入,并提出重开公共讨论等浪漫的设想,但是我们需要追问:中国有社会么?中国有公共讨论么?邓教授认为,中国今天的问题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市场侵蚀的问题,不仅仅是什么嵌入与脱嵌的问题,而是市场与政治相互纠结在一起的互相嵌入,但是我们既没有结构性的社会力量去劫持资本,我们同时也没有结构性的公共讨论去劫持权力,这就是中国今天最真实的问题之一。
讲座最后,邓教授和现场听众进行了长达一个小时的互动,就西方和中国的市场、社会、政治诸多层面的论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此次演讲也是本学期“农政与发展”系列讲座的最后一讲,下学期仍将有十余位国内外学者来校奉献学术盛宴。(冯小整理,刘娟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