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人发讲坛】高钢:媒体传播与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5/12/09  点击量:

 

  12月7日晚,我院人发讲坛邀请到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高钢教授,他就互联网的发展现状、趋势及互联网对社会运行的影响进行了全方位的剖析与深入的讲解,并分析了互联网信息传播发展对人类文明进程的促进与阻隔,交融与重建等问题。校党委宣传部周晓璇老师,我院媒体传播系系主任安文军老师,分团委书记范晨辉,分团委常务副书记伍越也参加了此次讲座。

  高钢教授首先以Google为例,分析了其卓越的先导性与前瞻性。他向我们展示了Google所建造的一系列复杂庞大的深度数据库,从精确度极高的卫星测绘到全球范围内众多建筑物的三维模型,从世界性的论文资料库到全球性的地理分析系统,Google能够以全方位的数字精准地描绘人类的生存环境,记录人类活动。这是一个现代信息技术建构出的人类文明的镜像世界,一个独立于现实之外的数字文明世界。

  其次,高教授着重强调了互联网与媒体信息传播之间的密切联系与剧烈变革。在舟曲泥石流灾难中,网友Kayne在灾难发生的第一时间向外界传送直观的视频信息,报告灾情,其速度远远快于专业媒体。甚至在灾难发生后的一段时间里,Kayne仍然是外界了解灾情最为直接、及时的信息源。而Kayne传递信息的渠道就是普通的互联网社交平台。高教授说,互联网技术满足了人类对知情的诉求,实现世界范围内公共信息平台的搭建。公民媒体时代的到来,昭示着重大新闻的第一报道者从职业媒体人向普通网民的转移的趋势。而这种趋势,对于保持新闻报道速度和深度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接着,高钢教授指出信息传播与社会变动形态之间的联系。网络虽然带来了自由信息交流平台,但信息的可信度与准确性着实有待正确引导,如若引导不善,则会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关乎着社会形态的变动。如关于奶粉致使婴儿性早熟的报道,引来香港和欧洲奶粉进口定额控制,碘盐防辐射谣言导致食盐抢购危机……如此其他类似事件的发生,都在向我们表明:互联网信息传播机制的完善虽然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一定势在必行。

  最后,在谈及互联网信息传播推进新型社会关联结构的形成时,高教授说,人们在互联网上已经超越时空位置和文化背景,进行着社会关系的编织,全球最大的网络社交网站Facebook就是例证。但是虚拟社交的弊端日益显露,由此引发的隐私权和言论自由的拉锯战依旧胶着。扎克伯格曾豪言:让我们共同建立持久的文化价值,并且为从前人手中接管这个世界而全力以赴。但是数据的链接与现实社交有何不同?数字构建的生活能否真实的记录人类文明?人类如何在自我存在与虚拟构建中找到平衡?高教授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讲座结束前,高教授郑重地叮嘱大家:“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唯有在职业精神敦促下用专业智慧,站在公民集体利益乃至人类利益的高度,进行自由的、有深度的解释性报道,才能承担起时代赋予媒体人的历史责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