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焕征,2013,《银幕上的乡土中国:十七年(1949-1966)农村题材电影中的民俗与日常生活方式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目录
第一章 绪论:乡土中国再发现——十七年农村题材电影研究的新视角与新构想
一、农村的界定与中国乡土文学的传统
二、中国农村题材电影的历史与现实
三、从民俗、日常生活到电影研究
四、关于十七年农村题材电影研究的新构想
第二章 新风俗与旧风俗
第一节 十七年农村题材电影中的传统民俗
一、十七年农村题材电影中的乡村地理与民居环境
二、十七年农村题材电影中的传统民俗分类
三、从《祝福》看中国的旧风俗
第二节 作为社会时尚的移风易俗及其电影表现方式
一、关注家庭伦理与日常生活的中国电影传统
二、作为社会时尚的移风易俗及其表现
三、十七年农村题材电影中的民俗与意识形态要素的互动关系
第三节 个案研究:《小二黑结婚》
一、“赵树理方向”和赵树理问题
二、变与不变:《小二黑结婚》的电影改编
第三章 民间传说与十七年农村题材电影中的传统叙事母题
第一节 民间传说是怎样进入十七年电影的
一、传说中的神神鬼鬼与民间信仰
二、民间传说进入十七年农村题材电影的历程
三、民间叙事的“母题”研究
第二节 中国传统叙事母题与十七年农村电影
一、爱情传说:进入电影的中国传统叙事母题之一
二、神怪传说:进入电影的中国传统叙事母题之二
三、复仇故事:进入电影的中国传统叙事母题之三
四、家族母题:进入电影的中国传统叙事母题之四
第三节 个案研究:《白毛女》
一、《白毛女》:从民间传说走向舞台和银幕
二、电影《白毛女》的复合母题:复仇、革命与爱情
三、电影《白毛女》的影像叙事
第四章 十七年农村题材电影与乡土社会的重构
第一节 乡土社会的革命转换
一、现代性的引入与乡土中国的历史机缘
二、从鲁迅到延安文艺中的乡土观念变迁
三、意识形态对乡土观念的置换
第二节 十七年农村现实题材电影中的婚姻、家庭与人际关系
一、十七年农村题材电影中的媒妁与父母形象
二、十七年农村题材电影中的“新女性”及其家庭关系
三、十七年农村题材电影中表现的家庭外人际关系
第三节 个案研究:《红旗谱》
一、传统农村中的家族与个体
二、革命洪流中的家族与个体想象
三、他者的进入与意识形态的渗透
第五章 日常生活方式的展现与电影修辞
第一节 银幕内外的民俗与日常生活
一、人情与脸面
二、民间语言
三、民间仪礼
第二节 中国十七年农村题材电影中民俗文化的结构与修辞策略
一、民俗文化的表层特征
二、民俗文化的深层结构
三、十七年农村题材电影中的修辞策略
第三节个案研究:《李双双》
一、《李双双》中的民间语言
二、新时代农村妇女形象的塑造
三、日常生活的艺术化呈现
第六章结语:十七年农村题材电影——乡土中国的历史记忆
一、被速蔽的与被忘却的
二、现实的与想象的
三、红色经典:定格的历史记忆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十七年农村题材电影参考片目
附录二十七年电影事件与政策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