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动态

央视报道我院在非农业合作相关工作,并获广泛好评

发布时间:2018/04/23  点击量:

 

 

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将于今年9月在北京举行。中非合作逐渐进入新阶段,民心沟通、民生工作越来越成为新阶段中非工作的重点,其中,中非农业合作备受关注。在此契机之下,我院在非十多年的研究、教学和实践工作引起了中央电视台及各方关注。今年3月,原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对话非洲”栏目(Talk Africa)将演播厅搬到了田间地头,对我院在坦桑尼亚的村级减贫中心项目、中坦农业联合发展研究中心,以及千户万亩玉米增产示范工程进行了报道,并对当地举行的田间高端论坛进行了特别报道。我国驻坦大使王克女士对于我院在坦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央视对于本次实地踏访的报道于4月18日正式播出,主要围绕田间高端论坛展开。本次论坛由中国国际电视台刘飞飞女士主持,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坦桑尼亚莫罗戈罗省执行秘书Clifford Tandari、中国南南农业合作学院院长、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李小云参与了有关中坦农业合作的讨论,其议题主要围绕如何更好地与非洲分享中国农业发展的经验、如何有效地进行海外实地发展示范、如何更好地推进中非合作论坛的成果深化等主题展开。

论坛上,坦桑尼亚莫罗戈罗省执行秘书Tandari介绍了坦桑尼亚农业与减贫的基本情况。目前坦桑尼亚有大约70%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且只有当坦桑尼亚GDP增速达到10%以上才能实现脱贫,因此,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如何让人口众多的农业实现良好发展是重中之重。他表示,希望即将到来的中非合作论坛峰会能够对坦桑尼亚农业方面给予更多的投资。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教授表示,非洲正处于发展农业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的技术支持,而中国创新性的技术对于非洲来说具有借鉴意义,因此中非间技术转移方面的合作显得尤为迫切。中国农业大学在坦桑尼亚开展的项目主要体现了中国两个发展经验的落地,即中国劳动密集型农业技术的非洲落地和中国政府支持农业发展的治理方式落地,并通过“两个落地”,探索更广范围内,基于民间交往、注重科技开发、关注粮食安全、侧重减贫的民心工程,从而能够有效推动中非合作可持续发展。中国农业大学还开展了一带一路农业企业联盟和一带一路农业科教联盟的建设,“一院两联盟”将以产学研全覆盖、高校企业协同发展的创新模式,搭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推动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服务沿线各国农业科技需求。

中国南南农业合作学院院长、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李小云介绍,由于坦桑尼亚40%的土地用于种植玉米,因此从玉米增产方面入手作为示范工程是分享我国发展经验的可行性道路。在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科技部、中国驻坦使馆、经商处和坦方各界的支持下,中国农业大学于2011年开始在坦桑尼亚莫罗戈罗省建立两个村级减贫中心。2018年将继续与莫罗戈罗省政府合作,通过“千户万亩”计划将中国劳动密集型种植养殖技术推广到坦桑尼亚,实现千户万亩玉米亩产提高2-3倍。与此同时,还与苏科因农业大学合作,建立中坦农业发展联合研究中心,实现在种植、养殖、资源环境领域的合作研究等。该工程被称之为“千户万亩玉米增产示范工程”(简称“11工程”),为期三年。

据多名参会人员介绍,如此高规格的论坛还是第一次将会场搬到了田间地头,走进民众,正是体现了该工程的核心追求:接地气,注重民心沟通,通过中坦双方的联合协作,推动当地自发能力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观看链接:https://africa.cgtn.com/2018/04/18/talk-africa-mordernising-africas-agriculture-online/


【图文供稿/徐秀丽  责任编辑/邵念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