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农大教育对你的人生发展有什么帮助?
——传播学专业毕业校友和在校研究生这么说

发布时间:2018/05/14  点击量:

5月12日下午,传播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专家现场评估工作顺利完成,评估组专家分别与我院传播学专业毕业校友和在校研究生进行了座谈,十余名校友及在校研究生代表参加了座谈会。

中国光大集团广大置业有限公司新闻处处长兼广大生态技术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负责人凌莲莲、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王珺、我校党委宣传部理论宣传科科长周晓璇、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宣传部李静、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向涛、人民网陈晓东、农经杂志社张莹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蒋婷婷等我院传播学专业已毕业研究生校友在民主楼参加了传播学学科评估专家组与校友的座谈交流会,就硕士点培养目标和学生满意度展开座谈。校友们纷纷表达对于母校教育的感谢,无论是基础理论的培养还是导师的关怀,对于他们人生的路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张莹莹同学从自身经历讲起,在应聘外研社时,面对面试官给的任务,她能够很快抓住宣传的特色亮点,把宣传点放在了公益和便利盲人的机考上,因此得到了面试官一致好评。“在农大的学习,使我对‘三农’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学校提供的平台,让我们拥有了广阔的视野和踏实的时间能力,给我的工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让我无论是走在哪一个岗位上,都能够做得很好。”

农大丰富广泛的研究生课程也是一大亮点,周晓璇说:“在媒体传播系的学习不仅教会了我很强的动手能力,而且让我掌握了许多交叉学科的知识。在我转岗到宣传部工作后,复合型的学科基础让我有机会尝试更多工作,比如理论学习、阵地管理、舆情监测等等,这对我的锻炼也非常大。”在每年的校庆活动中,她去联系历届毕业生,发现传播学的校友越来越优秀,大家形成一个紧密的联盟。校友之间的密切联系,不仅可以帮助在校生找到更满意的工作,也能帮助校友们招聘到更适合的人才,形成一个良性的正向循环。在这样欣欣向荣的发展之下,周晓璇同学期望学校能尽快地扩大招生规模,引入更多师资,使我校传播学专业实力更加雄厚。

座谈会中,最令人为之动容的师生之间真挚的情谊,由于研究生数量较少,课堂小而精,导师和研究生之间关系密切。优秀校友代表李静谈到与导师的关系,她十分感谢老师搭建的纪录片平台给了自己许多指导,同时老师的鼓励和帮助对自己的成长也是至关重要。“记得当时导师谈话,他说的第一句就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实际上他也是这么做的。这对于我人生的指导,我毕生难忘。”

转专业考上我校研究生的同学对于在农大的收获感受更加深刻。“我曾经考研三次,媒体传播系的学习改变了我的人生,现在的我比当年的我进步了太多,我向老师表达最真诚的感谢”,2015级毕业生陈晓东同学这样说。陈晓东同学本科就读于机械工程专业,本科毕业后便回到了家乡工作,但是对于媒体传播的热爱让他毅然决定在农大这片热土漂泊了三年,在经历了两次失败后,第三年终于如愿考上我校传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现在的晓东同学虽然毕业只有短短几年,却在媒体传播行业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他主持拍摄的短片曾在人民日报的官微上取得了一百五十多万的关注。回忆起研究生在的生活,陈同学表示,两年时间虽短,但却让他深深的感受到了媒体传播系每一位老师的热情与关心,尤其是在论文接近答辩的那段时间,来自老师们的鼓励和支持使他更加坚定的走了下去。

接下来进行的专家组和在校研究生座谈会上,与会在校研究生李菁菁、伍越、汤庆爽、包元凯、赵琦琦、张婷婷几们同学就目前传播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学校生活等问题与专业进行了交流。

赵琦琦表示;“虽然系里研究生点招生少,课堂很小,每次上课只有六七个人,但是我们上课参与度非常高,老师对每一个学生都很关注,让我也有了更多的学习上的动力。”

张婷婷同学表示,本科和研究生教学是有差别的,课程量更加丰富,视野更加宽阔,论坛、讲座、前沿课等丰富的资源打开了一个和本科不一样的世界,一个老师一个学生,小而精的模式,使得师生关系更加紧密,学习更加深入。

 

有些学生代表提出,两年的学制仿佛并不能满足他们对于知识与能力学习的渴望,希望学校能考虑对学制进行改革,给大家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去锻炼,去准备毕业论文。“希望能考虑对学制进行改革,刚写完本科毕业论文就要忙着研究生毕业论文实在是有些太紧张了”在校研究生的座谈会中,一些正在面临着论文开题的硏一学生这样抱怨。在校研究生包元凯建议更改学制,改两年为三年。因为自身跨专业考研的原因,一些专业知识有所欠缺,学术思维相比其他同学比较缺乏,“如果条件允许,我希望两年制改成三年,这样像我一样的跨专业考生就有更多的学习时间和机会”。

【撰稿/苏华雨  戴璞聪  摄影/旷宗仁  责任编辑/王树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