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新闻业的危机与救赎”
——美国圣克劳德州立大学大众传播系彭增军教授讲座纪实

发布时间:2018/05/18  点击量:

  

 

“放眼国际新闻界,传统报纸的消亡已成为普遍之势。同时,国内的报纸发展前景也不容乐观。虽然二十多年来学界对媒介融合兴趣盎然,融媒体、多媒体、全媒体、跨媒体等名词概念令人目不暇接。但是,媒介融合仍旧只停留在炒概念的阶段,并没有探索出一个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硕士、博士,美国圣克劳德州立大学大众传播系彭增军教授在5月14日的“新闻业的危机与救赎”主题讲座上指出:“媒介融合就是把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这两种传播模式结合在一起,它的两个关键点是界限的模糊和消失,以及社会关系的重构。”新闻的灵魂在于其公共性,新闻的公共性不仅是大众消费品,我们要对媒介融合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讲座伊始,彭增军教授列举了《国际先驱论坛报》、《独立报》衰落的实例,给同学们详细阐述了国际新闻业的现实危机。2013年纽约时报公司旗下报纸《国际先驱论坛报》更名为《国际纽约时报》,意味着这个历史可追溯至1887年的全球品牌走到了生命终点。值得美国乃至国际新闻界深省的是,作为美国报业媒介融合转型标杆阵地的《国际先驱论坛报》的消亡,不仅是一家备受国际新闻界敬重的老牌报章的衰落,更是美国新闻业融合发展历程中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轶事。在英国,秉承新闻客观真实原则,反映知识分子心声的《独立报》也于2016年3月刊发了最后一期报纸,并宣告该报的纸质版正式停刊。在一桩桩血淋淋的报纸死亡惨案面前,我们不得不提出这样的疑问:“什么样的报纸会死?”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没人看的报纸自然会死亡”。彭增军教授指出: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社交媒体大行其道,大多数读者已不仅仅是不读报纸,甚至已经丧失了阅读的习惯。更骇人听闻的是,半数以上的新闻记者也不会阅读他们自己出版的报纸。原本属于报纸的早餐、如厕时间也已被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占领,读者获取内容的渠道已从纸质报纸转向网络。

讲座中,彭增军教授为同学们明确了媒介融合的概念。媒介融合以前,大众传播的内容是完全不同于人际传播的,前者是公共的,而后者是绝对的私人化。如今,当你在社交媒体吐槽或者转发时,自觉不自觉地都在同时进行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两种传播活动。然而,媒体融合终归而言是个实践问题,彭教授概括道:“存在于我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融媒体的典型代表是iPhone手机,对比前iPhone和iPhone时代的生活,我们可以充分理解媒介融合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媒体融合对于新闻生产的传统理念的冲击非常之大。传统的新闻记者强调独立,而媒体融合则强调团队与协作。传统的新闻讲把关、讲准确、讲核实,而媒体融合则强调速度。媒体融合趋势下多平台、多媒体的生产方式要求每一位采编人员都成为瑞士军刀式的复合型人才。然而瑞士军刀虽然掌握“十八般武艺”,却不见得“样样精通”。瑞士军刀凑合做点快餐还可以,要想做高质量的新闻大餐就行不通了。另外,出于报社成本核算和人才优化的考虑,在由人事部门和财务部门主导的报社改革创新下,记者们面临着被裁员的危机,组织内部人心惶惶,在这样一个“朝不保夕”的环境中何谈创新发展?

社交媒体平台的开放性、即时性、便捷性赋予了网络话语权的觉醒,“人人皆记者”的口号广为人知。但新闻业仍旧需要一个组织化的媒体为公众设置议程,仍旧需要新闻业者坚持敬畏真相、坚守真实客观的公共责任。彭增军教授认为“报纸作为一种信息的载体,或者暂时不被需要,但永远不会消失,它只是需要做一些改变,以适应现在的信息传播形态。我们要坚信来源于漫长的历史,经过历史长河沉淀的报纸不可能彻底消亡,触底反弹,新闻业的救赎仍有可期。”

【图文供稿/旷宗仁 责任编辑/王树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