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强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观念 提高社会科学人才培养质量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系列报道五

发布时间:2019/11/24  点击量:

人文与发展学院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秉持育人初心,牢记育人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坐标下涉农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



学院不断强化本科教育教学观念,多次召开研讨会议,通过梳理人才培养的历史经验和阐释新时代教育的内涵与使命,明确了具有中国特色、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社会科学人才培养应该彰显的优势和特色,探索社会科学人才“六位一体”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立足深厚的专业传统、弘扬鲜明的“三农”特色、贯彻道器结合的教育理念、打造行动育人的培养模式、秉持开放的国际视野。紧密围绕乡村振兴和“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培养具有深切的人文情怀、深厚的学术底蕴和深耕的实践经验的开放型、国际型和复合型人文社会科学人才。

党的十八大以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重要论述的鲜明主题。在目前,不断深化本科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定要解决一个前置性问题,即“目前农业类高校社会科学办学定位不清,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的突出问题”。不同类型高校社会科学人才培养目标同一化、产品化,办学特色、办学优势、办学活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严重不足,无法形成分类化和差异化教育互补格局。



人文与发展学院对于“六位一体”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彰显了涉农高校社会科学人才培养的优势和特色,践行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教育教学为主业、科学研究为支撑,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学科建设水平。

积极参与国家建设,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人文与发展学院多次召开研讨会、动员会和布置会,策划实施了服务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四个系列”行动,即系列研究、系列试验、系列研讨和系列培训。学院秉承重视实地调研的研究传统,关注基层现实,深挖乡村研究素材,扎实做好乡村振兴的研究工作。2018年7-8月,学院组织139名师生奔赴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乡村一线开展关于乡村振兴76个主题的调研活动,研究成果《中国乡村振兴调研报告(2018-2019)》已于2019年7月正式出版。



走进京郊农村,寻找乡村发展新曙光。2019年7月1-5日,在我院副院长武晋教授的组织指导和社会学与人类学系何慧丽教授的具体负责下,学院《农村认知体验》课程在北京市怀柔区琉璃庙镇白河湾五个村庄开展,240余名大一学生参与,14名教师和专家跟队具体指导。课程采取了“整—分—整”的教学手法,按系别进行分组,开展各具特色的实践活动。据悉,2018年农村认知体验课程我院198名大一学子在老师带队下,走出课堂,走进田野,开展学习。



了解中国之根,讲述农民故事。2019年6月30日-7月6日,在我院社会学与人类学系教师王昊的带领下,该系28名本科生前往河南省灵宝市焦村镇罗家村弘农书院,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乡村学习与调研实践活动。7月3-10日,由我院媒体传播系李红艳、敖松、赵光达三位老师带队,该系41名本科生来到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乡村调研实践活动。7月6日,我院法律系李玉梅副教授带领60余名法律系和法学双学位同学来到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镇,共同开展法律课程的校外实践活动;7月8日-8月16日,法律系33名学生赴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进行了为期六周的实习。7月20日-8月16日、7月27-29日,我院发展管理系学生在齐顾波教授、于乐荣副教授等带领下,分别奔赴云南省勐腊县河边村、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开展了专业实践课程。



促进社会实践工作国际化,提升本科生培养质量。7月6日-19日,我院11名本科生由发展管理系唐丽霞教授、张传红副教授带队赴坦桑尼亚开展了为期两周的海外实践。7月13日-8月5日,我院11名本科生在社会政策与发展研究系系主任臧雷振教授的带领下赴捷克孟德尔大学开展了为期三周的暑期交流学习活动。国外的深度学习生活不仅增长了全体学生的见闻,开阔了国际视野,也极大地锻炼了其在外国独立学习和生活的能力。

人文与发展学院立足学校特色和学术传统,凝心聚力立德树人核心任务,构筑社会学科人才培养学生、学术、学科一体整合性发展体系,构建涉农类高校差异化和特色化的社会科学人才培养路径。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学习成果,积极探索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

【图文供稿/李玉梅 责任编辑/邵念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