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政与发展】系列讲座78讲:汇款成林——劳动力流动如何创造农业资本
发布时间:2019/09/03 点击量:
2017年11月2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环境社会科学教授南希·佩卢索受邀来到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作了题为“汇款成林:劳动力流动如何创造农业资本”的讲座。讲座伊始,她幽默地说道,在中国这样一个劳动力流动的大国讲述劳动力流动的故事可能有点老生常谈,即使在印度尼西亚劳动力流动也并非什么新闻。
讲座内容基于佩卢索教授2015年在印尼东爪哇岛所开展的研究。佩卢索教授认为,“汇款林”并非一种新的森林,而是一种新的利用森林的方式,是一种贯穿着权力关系的农业景观。她解释道,之所以使用“汇款林”这一词汇,是为了强调森林中所投入的农业资本以及促使这片森林发生转型的女性劳动力的流动。
为了让听众更为清晰地了解研究的背景,佩卢索教授非常细致地描述了其研究地的历史。研究地森林工人定居点定居点始建于1952年,位于印尼国家规划的森林土地内,由于这片土地属于国有土地,因此不存在私人产权,森林工人只能“借住”在定居点土地上,在森林复植期间,对林下土地拥有一定的进入权,可以在其上种植作物。林场工作人员主要是男性,包括砍伐、间伐、清理、采脂等,女性的参与仅限于复植期间种植林下作物。起先定居点只有5户,现在发展到了61户,他们都属于“无地农民”。目前有3/4以上的房子是“永久”性的,这主要是由女性劳动力的流动带来的。
佩卢索教授用4个时间刻度来划分定居点的森林-迁移关系,1952年建立定居点;1982-1984年,定居点居民流动到印尼的其他岛屿;1998-2004年亚洲经济危机和印尼国内改革带来林业暴乱;2000年以后跨国劳动力流动大幅增加。之所以产生女性劳动力流动,一方面由于男性劳动力必须在定居点劳动的义务,另一方面来自于国际社会对女性劳动力的需求,两者叠加促进了定居点女性劳动力的向外流动。
那么女性劳动力流动是怎样实现定居点景观的变化呢?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奶牛。印尼的土地十分昂贵,农民很难通过购买土地实现资本积累,但是奶牛价格比土地便宜,外出打工的女性攒够钱便购买奶牛,即实现了资本的投资。奶牛虽不在森林里放牧,但却能以象草为食,减少饲养过程中的饲料投入。20世纪八九十年代,该地在低海拔地区引入奶牛饲养,建立起了销售牛奶的基础设施,这也为之后奶牛在定居点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奶牛的饲养,或者说劳动力的流动还带来了森林工作分工的变化。为了完成护林员要求的收集松脂的数量要求,一部分人专门从事收集松脂的工作,完成国家对松脂的配额,他们则可以免除土地的租金,并免费得到象草。此外,性别关系也因资本、决策和工作产生新的变化。讲座最终又回到佩卢索教授提出的核心观点:女性的向外劳动力流动通过“汇款” 创造农业资本,从而产生了这片“汇款林”的特殊景观。
【整理/张利利 编审/邵念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