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人发家书 | 杨丽娟:疫情之下不一样的生活

发布时间:2020/02/21  点击量:

编者按:

开拆远书何事喜,数行家信抵千金。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亿万中国人民行动起来,打响了一场防控疫情的战争。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通知精神,在学校和学院党委的领导下,人文与发展学院策划推出了“人发家书”活动,邀请师生通过书信加强情感交流,汇聚战“疫”合力。相信,在这严峻的时刻,更需认真学习与生活。

2020年1月15日,在遥远的湖北,一场意想不到的疫情正在省会武汉扩散。同天,脑袋里压根没有疫情概念的我在取得导师李建军教授的同意后便从学校飞回了贵阳,开启了在贵阳的寒假生活。但是,作为在职学生和年幼孩子的母亲,寒假并不意味着放松,而是意味着回归职场开启“朝九晚五”,也意味着陪伴孩子享受着她的“黏糊”。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疫情”二字不断在新闻中出现,许多在外工作的家人们纷纷取消了回家乡过春节的计划,尤其是在医院工作的侄女在家族微信群里报备其医院通知要求今年春节所有医护人员不得休假后,我开始重视这件事,不过买口罩、消毒液等计划也由于缺货原因扑了空。期间,疫情并未对生活造成过大的影响,超市、饭馆照旧人山人海,只有极少数人佩戴了口罩。疫情并没有影响到大家对鼠年春节的热情向往,商场内的饭馆仍然被川流不息的人群挤得水泄不通。现在想起来觉得后怕,因为就在那个商场的隔壁小区出现了好几例确诊患者,这真是“无知者无畏”。我们的春节聚会也照常进行着。同时,我和孩子商量陪她过完春节我就回学校写论文。于是,我定了1月31日的机票,做好了过完春节就回学校的准备。

1月25日,学院伍越老师发出通知,要求我们提前返校的同学在群里报备。我按照要求进行了报备后的第二天,伍越老师在群里发出学校通知要求所有学生(不分籍贯)一律不得返校。1月27日,导师在微信里再三强调,千万不能提前回校,于是我退了机票。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疫情已经开始慢慢地改变我的生活。

1月29日,主管单位贵州省农科院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全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同时下达了延长春节假期的通知。会议结束,全院各研究所立即行动起来,开始落实省农科院关于疫情防控工作会议的相关部署与要求。作为办公室工作人员,我是在第一时间接到消息,并组织起各类防疫工作安排。这时,我开始真正关注武汉疫情的发展趋势,时时关注查看疫情的最新动态。部分疫情相关资讯所传递的悲怆,让我的心情无比的沉重。随着贵州确诊病例的数据日益增多,我家决定“足不出户”。宅在家期间,我们通过画画、讲故事等方式慢慢给孩子解释疫情形势的严峻性以打消其外出的想法。孩子也从开始的强烈抗拒到后来的接受这种生活,她也开始通过讲故事、改编歌曲、画画给我们讲述新冠肺炎疫情的由来及各种防护措施。虽然这种宅家生活给我们带来了诸多不便,但却使我们的亲子关系更加融洽。

2月3日,我早早地起床开车前往单位。原来需耗费一个小时的车程却在那日异常通畅,街上基本没有人,也没有往常川流不息的车辆,路边的店面也是紧闭大门没有营业。到单位后,单位主要领导召集了我们办公室、后勤等部门负责人对前期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了研判,并对下一阶段的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了重新安排。这次会议与往常大有不同,与会的几个人用口罩把自己遮得严严实实,并分散坐在偌大的会议室里,会议室的门窗全部打开。在得知我一时无法返回学校后,会议决定让我担任单位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统筹落实院所的疫情防控工作。这个决定让我倍感压力,一方面,疫情防控工作责任大,之前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没有借鉴基础。另一方面,这就意味着我基本没有时间来思考和写作论文,无法按照原定计划提交初稿给导师。但是,作为单位办公室的负责人,在前期的读书期间,同事们已经为我分担了很多原本属于我的工作,所以这一责任义不容辞。我快速地调整自己的心态,赶紧与前期负责报送疫情信息的同事进行了沟通,了解了自1月29日以来所有的疫情信息。根据相关信息,我把办公室其他同事的工作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在这一阶段,工作开展得异常艰难。以填报表格为例,一是表格的种类多,需要通过表格排查到各种人群,涵盖了单位在职和离退休职工、临聘人员等300余人。要通过表格核查到他们家庭住址、春节期间的去向、接触到的人群等等。二是要落实上级不同部门和领导的各种工作要求,包括工作纪律、疫情宣传、协调所属各部门、掌握全所职工身体情况等等。我每天都会在单位工作群里下发各种通知,有时一天都要下发好几条相关的通知。在此期间,我清楚地知道,有时催促各科室在短时间提交相关的材料,频繁的通知会使同事们心有不快。我也知道,有时传达的某些要求不是十分完善,但是突发事件处理缺乏相应准备,只能边开展工作边完善相应的信息。因此,机关事业单位建立应急事件的工作与管理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两周之后,按照院所要求,我们办公室固化了与疫情防控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动态跟踪管理各类人员的信息变化。在这个时候,我有时间开始思考自己的论文,也会抽空阅读与研究内容相关的书籍。

2月11日,在家乡工作的二哥打来电话说是他们教育系统中的全体教师承担了该镇脱贫攻坚部分排查任务,需走村串户了解相关的情况。但是,因为镇里防控物资普遍紧缺,教育系统的防控物资更是捉襟见肘,“不佩戴口罩”成为了他们的工作常态。随后,我与老家教育管理中心的负责人联系确实了这个消息。于是,和爱人商量过后,我们决定在家族群里发出倡议,呼吁大家给在家乡的家人和教育系统捐赠一定数量的消毒液及一次性口罩,以表达我们在外游子对家乡亲人和教育事业的关心。倡议发出后,家里在外工作的家人们等纷纷响应,通过微信给我转账。这个时候,口罩、消毒液、防护服等防控物资已经是很难买到。我和爱人到处联系,想了很多办法终于买到价值近5000元的物资。物资筹备到了以后,运输却成了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因为根本找不到快递公司运输。情急之下,我和爱人决定驾车亲自运送回去。在知道我们的打算后,家里人居然不像以前那样阻止我们的“傻劲”了。在贵阳的几个亲戚纷纷打电话要我们把孩子送到他们家去,在得知我们已经没有口罩后,贵阳的一个侄女把家里仅有的二十几个口罩送给了我们,远在深圳的姐姐还特意打电话叮嘱一定要做好自身的防护措施。

2月13日,在安顿好孩子和给单位报备后,我和爱人驱车赶往400公里以外的家乡。一路上,后备箱里浓郁的消毒水味把我们熏得直流眼泪、不停地打喷嚏,爱人情况更严重,他因为不适应这种气味而头痛不止。我们俩一路换着开,终于顺利地把物资交到相关责任人的手中。因为贵州的防控要求,我们属于外乡人,如果执意要留在当地的话,他们还需层层上报。为了不给家乡的一线工作人员增加不必要的麻烦,我们在物资交接完后就匆匆返回贵阳。虽然在一天之内驾驶了800多公里是比较辛苦的一件事,但能为家乡做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我和爱人觉得这种辛苦也值得。贵州日报为此刊载了一篇题为《小爱心大能量!沿河自治县8名游子自掏腰包采购抗疫物资捐赠家乡》的新闻报道。这一报道让我们愧不敢当,因为在我们看来确实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2月15日,贵州省召开了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会议,要求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各单位尽快恢复正常开展工作,各企业在2月底复工。

2月16日,省院党委书记、院长赵德刚到畜牧所调研指导工作,传达了这个会议精神,同时也就我们所的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产业革命、快速试剂检测研究等工作作了相关要求和指导。这预示着我们办公室不再只完成疫情防控工作,还会着手其他工作安排。

生活继续,工作继续,学习继续……我在继续中等待可以返校的通知,希望能早一天接到这样的通知,能早日见到许久不见的老师、同学,能早日与导师面对面地讨论论文的写作,能早日与同学一起相约在校园。

今日上班途中车流量增多,路上的一个蔬菜批发市场已经开始营业。到达单位后,看到天边晨曦格外美丽,这些改变预示着一切都会变得越来越好,疫情最终会过去,我们的生活最终回归正常。当全国疫情解除之时,我想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和爱人带着孩子去田野里郊游,尽情地呼吸着室外的空气......


【撰稿/杨丽娟  责任编辑/邵念念 王树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