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复杂的社会里守住纯真
——叶敬忠院长在人文与发展学院2020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20/06/30 点击量:
各位同学:
大家好!
今天是人文与发展学院一年一度的毕业典礼。由于疫情的缘故,我们暂且相聚“云端”。
毕业典礼是我们生命历程中的重大仪式,在我看来,只有经过流苏扶正、拍照合影和把酒话别,用回忆说尽年少轻狂,用一笑泯却四年“恩仇”,才算真正毕业。没有了这些,我们只能留下太多的“云端”遗憾和未竟的毕业传说。
每年此刻,作为院长,我都会给大家说些话。四年前,你们初次踏入大学校园,我曾在课堂上告诉大家,不要被与时俯仰的从俗哲学迷惑,不要被精致利己的成功哲学诱惑。我希望大家能保持你们这个年龄应该有的纯真。四年后的今天,在大家即将奔赴工作岗位、进入大千社会之际,我想借用一句歌词,提醒大家,“外面它太复杂”!
外面它太复杂,总会有人心中只有自己,不给他人任何空间。二月的武汉,六月的北京,疫情下的人们,百态尽出。有些人对待不幸者的冷漠、歧视、排斥或拒绝,令人备感悲凉。其实,那些不幸的感染者,有的是为了维持家计而不得不继续工作,有的是为了保障社会运行而不得不暴露于风险之中,有的是在自我防护已经极为严格的情况下不经意间接触了带病毒的陌生人或环境。他们没有犯错,也没有害人之心,只是太过不幸。他们可以是社会中的任何一个人。然而,一旦某处出现一例不幸的感染者或接触者,他们立刻变成人们避之不及的“瘟神”,成为被排斥甚至被指责的对象。人们忙于封闭小区、控制家门甚至排斥家人,但却很少对感染者的不幸表示理解或关心。当然,疫情防控措施本身,再严格也不为过。但我所指的是,面对遭遇不幸的人,其他人的目光、眼神、语言和行为。当人们投去的仅仅是恐惧、歧视甚至仇视的目光,而不是镇静、理解或关怀时,我只能说,社会还不很文明。
外面它太复杂,总会有人以自己的价值揣测世界,不相信还有更高的理想追求。知识分子向来崇尚“文以载道、言为心声”,他们用文字和言说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感悟、思考和理解,呈现关于社会和人类的思想、理想和价值。其言至善,其行至真,因为都是来自最真实的经历和最真实的感受。然而,无论你多么发自内心,总有人讥讽你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无论你多么心忧,总有人谓你何求。这些人有一套自己的思维和行为逻辑,认为其他人也都是按照那一套逻辑想事、做事。他们深谙潜规则,洞悉厚黑学,现实中每每如鱼得水、左右逢源,不相信在普遍追求实用主义的社会里还有人会坚守高雅、保持高洁。面对这样的现实,我只能说,社会还不很高尚。
外面它太复杂,总会有人恃强欺弱,把自己的利益凌驾于他人之上,一点也不顾规规矩矩的老实人。那些普普通通的农村学子,尝尽了十年寒窗的所有苦和累,但高考成绩却被顶替,精彩人生却被偷走;那些普普通通的农村家庭,耗尽了几十年打工积蓄而盖起来的房子,在尚无搬迁去处的情况下,就在运动中被推倒;那些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怀着对留在老家的年幼孩子和年迈父母的无限牵挂,从事着各种“脏、难、险”的劳动,但有时却被克扣工资,无辜受气、受辱甚至被打。这些老实人大多来自那个家庭人均月收入1000元的6亿人群体。为了维持生计,他们卑微如尘土,人生如蝼蚁。权力对他们的任性、资本对他们的贪婪,常常超出我们的想象力。面对这样的现实,我只能说,社会还不很善良。
面对外面的复杂,对于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的我们,更要保持清醒的思考。
对不幸者的冷漠,使得感染者对社会排斥的惧怕远甚于病毒本身。因此会有人隐瞒行程、躲避检测。试想,如果社会对感染者能够如对待贫困户那样给予温暖和关怀,主动报告是不是会更容易实现?
对高洁志趣的怀疑和否定,使得很多人盲从物欲横流的社会,沉溺虚拟世界的狂欢,习惯商业流程和知识出售,没有理想,缺乏浪漫,拥有的都是“没有美德的荣誉、没有智慧的理性、没有幸福的欢乐”。试想,如果大学和知识分子不再理想、不再浪漫,他们如何能够关心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解放?
对普通人的欺凌和挤压,使得底层人民倍增挫折感、疏离感、被剥夺感、不安全感和不公平感,降低了人们对“劳动和奋斗创造价值”的信心。试想,如果一个社会失去了踏实劳动和努力奋斗的精神,谁去推动社会的发展?
既然“外面它太复杂”,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需要适应社会、学会复杂吗?
当然不是!
当初,在你们走进校门时,我希望你们保持纯真。今天,在你们走出校门时,我想叮嘱大家:在复杂的社会里,请你们守住纯真。
我曾在课堂上讲过胡适先生的一句话,即“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同学们,如做学问一样,清醒地认识到社会的复杂,是我们认识社会的结果;如待人做事一样,坚定地守住纯真,则是我们改造社会的决心。否则,我们只是学会了适应社会,而没有致力于改造社会。
其实,“守住纯真”,并不是什么深奥的宏大理论,而只是人间常理。我觉得,维系人类社会的往往是那些直白如话的基本常理,这些常理在不同事物、不同地方、不同族群之间都是贯通一致的。正如有思想家指出的,各派武功或诸般学问,无非是从不同的侧面攀登同一座宝塔,到了顶处,便殊途同归,汇聚一起。
如何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守住纯真”?在此我想叮嘱你们:
要充分考虑和尊重他人的空间、他人的利益和他人的贡献;要看到最普通的人在社会运行、社会生产和社会进步中不可或缺的作用;要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主要出发点来制定政策、设计项目、评价成就。这样,你们的工作就一定能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要充分理解多元、尊重多元、欣赏多元。不要用某一个群体的价值追求和伦理逻辑去理解、指导或要求另一个群体;不要用经典文化去理解和指导民间文化;不要以企业家的逻辑去要求农民的生计和生产活动。这样,你们在农村发展工作中,就一定会多听农民呼声、多从农民角度思考,而不会不顾农民意愿、强行撤并村庄、赶农民上楼。
要充分相信他人、鼓励他人、赞赏他人。当一个人醉心某事时,要相信他是出于强烈的兴趣和深深的热爱,而不要质疑他的动机;当一个人取得某项成绩时,要心存赞赏,要相信他一定付出了太多的艰辛,而不要怀疑他的努力。这样,你们的工作就一定能够实现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安定有序。
同学们,父母在你们每次离开家门时,都会重复各种提醒和叮嘱。今天,在你们离开校园时,怀着与你们父母一样的心情,我提醒大家“外面它太复杂”,是因为我不想让你们在职场上受挫、在社会里受伤;我叮嘱你们“守住纯真”,是因为我不想让你们在精神上碰壁、在人生中迷茫。
卢梭曾预言,人类的发展史也是人类的堕落史。我有时会想,明天真的一定会更好吗?但无论如何,若我们能够守住纯真、保持善良,我们或许能够让人类的发展史成为人类的文明史,或许能够让明天变得更好。至少,我们可以让人类的堕落缓慢一些,让明天不会太差。
同学们,四年来,学院老师以各种方式呵护大家;今天,你们将要远行,老师们定有无限的不舍。但是,大学学业的圆满完成恰恰以“师生分离”为标志。
我相信,对于每一位老师和每一位同学而言,师生一场,都是我们生命中最深厚的缘分;师生情谊,定会在此后的惦念和牵挂中更加浓烈。
同学们,“相离莫相忘,且行且珍惜”!我期待,未来还有一个日子,你们能够重返学院,我们还能补办一场隆重的毕业典礼。等我们再聚首时,我还能够当面向你们一一道声:“祝贺你毕业!”
谢谢大家!
【摄影/王树远 张依萌 责任编辑/邵念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