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微访开化乡村 感悟开化精神
——乡村传播课题组浙江省开化县调研随笔

发布时间:2020/09/11  点击量:

8月28日,我院谭英教授带领的乡村传播调研组来到了浙江省开化县,实地走访了开化县下淤村、皂角下村和华埠金星村三个村落,感受开化县美丽乡村建设的新风貌,探寻开化县的文化精神。

下淤村:探索“自救式”乡村振兴发展模式

调研走访的第一站是中国最美乡村——下淤村。下淤村距离县城只有不到7公里的距离,依山傍水,一步一景,因此依水造景建造了水岸绿道观光旅游区,每到周末假日,游客纷至沓来、络绎不绝。但是这个村子的独特之处并不在于风景的独特性,而在于其探索的“自救式”乡村振兴发展模式,即通过农民和农村的自身力量打造属于下淤村的独特乡村旅游新业态。最初的发展是来源于村集体将河岸地区进行招标拍卖,吸收外来资金为下淤村带来了新的供血机制,除村集体收入大幅度提升外,河岸旅游区的发展更是为当地农民解决了就业问题,贫困户纷纷“摘帽”。剩余资金用于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医疗投入,据了解,下淤村每年有20万的资金用来补贴医疗、升学教育等社会保障服务。让乡村发展的福利落实到每个村民的身上,不再需要政府补贴村民,自力更生,反哺政府,如同一汩活水,源源不断得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开化纸:捡拾文明记忆,流传智慧芬芳

随后,调研组来到了皂角下村的“开化纸研究实验室•杨玉良院士工作站”。与开化造纸匠人黄宏健交流时得知,开化纸是明清古籍印刷用纸之一,不仅能够防虫、韧度强、耐用,而且寿命极长,甚至可以做到千年的寿命,是记录中华典籍、传承千年文明智慧的最佳载体,曾代表了中国造纸的最高水平。作为一个失传百年的传统手工艺,终于在2017年重新恢复制作。黄宏健在讲述开化纸的历史发展时激动不已,他谈到,“开化纸”纸张工艺的恢复不仅意味着中国造纸术的一大提升,更重要的是能够把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智慧流芳千古。黄宏健表示,当前的开化纸虽然已经突破了复原的难关,但是在国际质量标准的把控方面仍然差强人意,无法保证品控,这一问题的解决主要在于造纸设备的技术攻坚、工匠精神、有情怀的精英人才和国家的重视支持。

金星村:“卖生态”的魅力山村

调研组最后一个走访地点是浙江省首批乡村休闲旅游示范村——金星村。该村位于205国道旁,距华埠镇3公里,整个村庄依山傍水、山清水秀、空气宜人。全村共有6个自然村,434户,总人口1326人,党员51名。16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任职浙江省委书记时曾莅临这座靠“卖山林”为生的小村庄进行调研,16年后的金星村是如何转为闻名遐迩的“卖生态”的魅力山村,引起调研组的兴趣。

走进村子,随处可见的网红民宿鳞次栉比,道路干净整齐丝毫不见旧日乡村里的陈旧模样,甚至怀疑这是城市居民居住的别墅小区,村民庭院里偶尔传出的几声鸡鸣,才让人确定是处于浙派风格的诗意乡村之中。依山傍水的渡头风光、岸上美丽乡村、河上小船人家,新的乡村气象但又不失乡村的气息和情结。

而这一切美好的背后是有着饱满热情和务实肯干精神的基层干部们几十年如一日的无私奉献。金星村党支部书记郑初一就是其中之一,1994年担任村支书以来,踏踏实实地为农民办实事,置办茶叶加工厂、砖瓦厂,使村民有了稳定的收入。为实现习总书记提出的“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期望,坚定不移践行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郑初一提出了“四个一”,即“一张蓝图绘到底,一项规矩抓到底,一个关爱贯到底,一份和谐守村里”,在他的带领下,村民办起了农家乐、民宿,搞起了采摘游,经过多年的守护和付出造就了今天的金星村。郑初一书记有一个保持了27年的“习惯”,他每天早上都在村子里走上一圈,这样不用村民上门找他反映问题,他就可以每天听到村民们的想法和问题以便及时帮助村民解决困难。

谭英教授谈到:“乡村振兴需要的就是像郑初一书记这样体恤群众的带头人。金星村推行的‘礼遇金星’指数测评体系,诸如:道德星、孝敬星、诚信星、和睦星、洁美星、致富星、有礼星的激励村民和谐治村的方式,为未来乡村自治提供了智慧方案。基层干部一心为民、不谋私利、踏实做事;百姓勤劳持家、尊老爱小、诚实有信、邻里和睦;年轻人自力更生、开拓创新。这些都是开化精神的最直观的外在表现”。

开化的确是个好地方,它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挖掘的文化资源。三个村落,虽然有着不一样的风景和气质,但是共同的是都有一样的乡愁记忆、厚重的家风文化和践行“两山理论”的振兴目标,都做到了“即见新村又见乡音,即见新貌又留古韵”。在这里体会不到乡村逐渐没落的意味,反有着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新风貌。而要实现这一点,不仅需要基层干部的久久为功,更需要新时代“知农、爱农、爱村”的年轻人和有情怀的乡贤走回来,共同在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中发光发热。

 

【图文供稿/只永芳  责任编辑/王树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