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动态

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筹备大会线上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1/06/08  点击量:

为促进农业社会学学科发展,建设学术共同体,增进学界交流,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筹备大会于6月6日在线上成功召开。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2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7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付少平教授主持会议。会议审议表决通过了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名单和《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组织业务细则》,选举产生了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副理事长暨候任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

我院熊春文教授介绍了专委会成立的背景和目的,并对各位师友线上相聚共同筹备专委会成立事宜表示感谢与喜悦。他指出,在国家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业社会学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且已涌现出令人瞩目的学术成果和一批崭露头角的青年学者。同时农业社会学年会已成功举办4届,学术研讨会也已举办数届,农业社会学的学界认知度和影响力逐渐提升。按照中国社会学会的制度和要求,成立专业委员会的条件已经具备。此次筹备会议使得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可以成为中国社会学会领导下的“正规军”,以便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

随后,会议审议表决通过了理事名单和《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组织业务细则》。通过线上无记名投票的方式,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熊春文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副理事长暨候任理事长姚兆余教授(南京农业大学),副理事长周飞舟教授(北京大学)、张玉林教授(南京大学)、赵晓峰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鲁可荣教授(浙江农林大学)、董磊明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秘书长高雪莲副教授(中国农业大学)。

选举结束后,专委会学术委员代表分别进行了致辞。朱启臻教授指出,专委会的成立恰逢其时,乡村振兴对农业社会学的需要比其他学科更迫切。农业社会学对于消除既有认识中的误区,接近农业农村的本来面貌,以及指导乡村振兴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王春光教授认为,农村、农业两个专委会互相支撑,能够更好地推进农业农村研究。现实实践对社会学、农村社会学、农业社会学的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迫切。作为学者,可以提供更多的理论视角。成立专委会的目的不是“搞圈圈”,而是学科领域的拓展与相互支持。毛丹教授表达了对专委会的期望,他希望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能够办成一个“新锐学会”,办出自己的区别优势。我院院长叶敬忠教授指出了农业社会学的边界与开放、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对立统一关系。他认为,农业社会学专委会即要保持农业社会学的学科特色,也要保持学科的综合与开放;社会学本土化一定要在与国际学术脉络积极对话的过程中实现;学术研究必然要遵循学术研究的规律,不应为外部乱象所干扰。

专委会理事长熊春文教授畅谈了首届专委会的工作构想。他表示,自己将与诸位师友一起,推动一个有学术生命力的、有应用价值的学科方向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他谈到,农业社会学首要的特征是开放性。农业社会学专委会理事成员包括了老中青三代学者,包括了农业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多所科研院校的老师,而不是局限于农科院校;特别在学科领域方面,除了社会学学者外,还包含了农业经济学、农史、法学、生态学和农学等多元学科的专业研究人员,大家共同聚焦农业现象和问题开展研究,体现出农业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边界与交融。熊春文教授指出,专委会可以在主办学术年会和研讨会,开展合作研究(包括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出版系列成果(包括专著、译著、辑刊等)以及人才培养(包括课程、教材和研究生方向)等方面开展工作。

候任理事长与副理事长分别就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的建设与发展问题进行了发言。姚兆余教授认为,农业社会学目前在国内仍然是一个比较新颖的学科和研究领域,通过近年来举办的4次年会和3次研讨会,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农业社会学提供给我们一种从农业出发去研究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视角。他指出,农业社会学的研究要注重中国特色,做一些反思性研究和前瞻性判断,慢慢形成一个共同体的研究成果。周飞舟教授分享了自己对农业社会学的理解。他认为,农业社会学的核心问题是大国小农背景下的“农业转型”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单纯靠农业经济学和农村社会学的方式、方法和理论都有所不足。由此他提出两点建议:其一,在中国“大国小农”背景下,探索出一条与西方国家不同的农业转型之路;其二,从社会学角度探寻产业落地的社会基础问题。他认为,产业发展背后是一套社会结构、组织和文化共同积淀的结果,而这正是农业社会学擅长研究的核心内容。张玉林教授强调,农业的特性是一个生命再生产的产业,目前大部分研究没有充分注意到一点。他呼吁大家应该在此基础上树立两个意识:一是关注农业地理空间的尺度影响;二是关注生态环境。赵晓峰教授认为,农业社会学专委会的成立,有利于从社会学视角更好地开展关于农业转型、农业治理等领域的研究,有助于凝聚学界力量,建立农业社会学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董磊明教授提出,农业社会学专委会应该更好地向社会推荐和引导相关的学术研究,定期组织大家讨论相关的重大议题。鲁可荣教授回顾了他从事农业社会学研究的经历,同时表达了浙江农林大学建设农业社会学的发展设想。

与会人员随后围绕专委会未来发展展开了交流讨论。

农业社会学是20世纪后期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中国当前正值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时期,农业社会学的破土新生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是我国农业社会学学科走向建制化和逐渐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必将为中国社会学、进而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以及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撰稿/庄林政 陈家碧 李阳阳  责任编辑/王树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