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动态

我院公共管理与发展系“新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系列讲座”第八讲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2/06/28  点击量:

6月24日晚,由我院公共管理与发展系乡村建设实践与研究团队发起的“新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系列讲座”春季学期第四讲(总第8讲)以线上会议方式举行。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副院长潘家恩教授受邀作了“以多重融合推进乡村振兴”主题讲座。我院李小云教授参加了此次讲座,董强教授主持此次讲座,来自校内外270余名师生与会听取讲座。

潘家恩教授首先指出当前存在着“就乡村谈乡村”的思维定势,但实际上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建设乡村和振兴乡村。紧接着,他从区别“农村”与“乡村”的概念入手,通过逐一对比分析2005年新农村建设与2017年乡村振兴战略的“20字方针”,立体呈现国家“三农”政策的变化。当前,国家政策层面和学术界已经认识到乡村/农业具有多种功能。在此背景下,他认为应当以“三重融合”推进乡村振兴。第一重融合是产业融合。他结合自己团队的研究,提出应当发展社会参与式的“六产化”农业,实现多业态的集成创新。第二重融合是城乡融合。在他看来,城乡融合是城与乡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城乡之间应当有别,但不能有差。城乡融合是农村与城市之间的互补、共建、共联和共享。第三重融合是“四生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生命)。他认为要将国家的政策话语连在一起思考,并将其概括为 “两山三变四化”。“两山”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三变”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四化”指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生态价值转化、生态资本深化。随后,他围绕“让要素流回来、让要素用起来、让要素活起来”三个方面,介绍了福建屏南四坪村以多重融合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并将其经验总结为“九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人员变人才、组员变组织、外流变回流、沉睡变苏醒、产品变商品、弱鸟变靓鸟。他指出当前中国正处在从乡土中国转向城乡中国,从工业文明展望生态文明,从传统经济时代进入数字经济时代这三大转型的交汇点上,并面对着乡村复兴的历史机遇。最后,他指出福建屏南还有一个重要的经验是“从 ‘火车头’到‘动车组’”,即注重社会参与和农民主体。为此,他呼吁要“为主动下乡开扇门、为在地建乡搭平台、为被动返乡留条路”。他强调在今天这个时代,某种意义上已不是乡村需要我们,而是我们需要乡村。

董强教授感谢潘家恩教授受邀参与此次讲座。他认为乡村振兴的实质涵义是如何实现乡村现代化,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促进乡村的再价值化。潘家恩教授提出的“三重融合”很大程度上是国家宏观层面推动的,“让要素流回来、让要素用起来、让要素活起来”则属于微观层面的国家与社会协力。最后,他提到无论是潘家恩教授团队在四坪村的乡村建设实践,还是中国农大团队的昆明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实验,都在寻找乡村振兴的破解之道。

在提问阶段,与会师生积极提出问题。潘家恩教授就“专家学者如何在一个村庄具体推动乡村建设”“如何将乡村政权建设与乡村振兴结合”“如何更好地听到农民声音”“如何激发农民的主体性”“如何平衡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关系”“乡村的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注意什么”“乡村产业中外资引进后如何保护农民利益”“乡村服务业遇到经济下行压力时是否会造成乡村经济进一步恶化”“如何有效地吸引人才回流”等问题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图文供稿/董强  责任编辑/王树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