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深耕乡村与国际发展十年如一日
——李小云教授团队荣获学校“攻坚创优团队奖”
点击量:
发布时间: 2023- 12- 01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新时代人才工作会议在生命科学大楼报告厅隆重召开,大会对“强农兴农人才工作奖”获奖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我院李小云教授团队荣获“攻坚创优团队奖”。

当问起李小云教授,在自己所有成绩中,最珍惜的是什么?他说“应该是时代给予我们的机会,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尽最大的努力,为社会做最大的贡献。这并不是一句口号,事实上在许多国家,并没有这样的机会。”李小云教授如是说,也如是做。他和团队成员十年如一日,聚焦国际发展、减贫与乡村振兴、全球农业等领域,深耕国内乡村基层与国际发展一线,是国内罕见的贯穿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发展研究历程、整建制从事国际发展研究,并能将其与国内发展政策与乡村发展实践紧密联系的特色团队。用李小云本人的话讲,团队一直致力于推动基于实践的社会科学与基于社会科学的实践。


打造“乡村里的城市,城市里的乡村”,助力乡村振兴有滋有味

“产业振兴了,群众的获得感才会更强,发展的群众基础才更坚实。也只有产业振兴了,村集体经济强大了,村子的美,才有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云南省曲靖市清河社区书记高欣说。

2022年,中国农业大学与云南省曲靖市合作共建六个乡村振兴先导工程,作为工程之一的清河社区在李小云教授团队的精心指导下,建设了以“乡村里的城市、城市里的乡村”为品牌的城乡融合型乡村振兴示范区先导工程。同时引入“乡村CEO计划”,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累计整合资金3800余万元,实施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在荷花里小区建设的基础上,打造了“遇见·荷花里” 城乡融合型乡村振兴示范点。

 

截至今年8月底,村里已登记商户100余户,预计今年可创收800余万元,户均增收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20余万元。“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美丽乡村新图景在这里展开。

 

像清河社区这样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只是李小云教授团队规划乡村振兴实验村的一个部分。自2015年进入云南勐腊县河边村开展减贫实验取得巨大进展后,2019年以来李小云团队又先后在昆明市、昭通市、曲靖市、临沧市、怒江州等地的35个村庄进行“以农民为中心”的乡村振兴实验示范村建设,培育乡村新产业和新业态、创新乡村经营人才的培养,并探索出“一个中心、四个主体、四个机制”的推进乡村振兴的系统方案。目前,云南的35个实验村庄有一半完成核心区建设并开始产生营业收入,部分村庄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年营收额超过百万元,所有村庄都建立或正在建立农民为中心的经营与利益分配机制。实验工作还建立了乡村CEO人才的具体培养方案与机制,并获得地方政府的高度认可,很多地方已在考虑将乡村CEO培养纳入其乡村振兴工作框架。2021年,李小云教授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形成咨政辅政“智囊团”和人才培养“存储库”,强化人才支撑有声有色

近年来,李小云教授团队将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和成果优势转化为服务于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社会发展的智库建设,已经成为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核心智库、财政部G20国家立场文件形成咨询基地、商务部中非合作论坛成果设计咨询核心团队等,开拓大批省部级研究基地和咨政机制,成为政府机构的“智囊团”。

2020年,团队编写了《消除绝对贫困:中国的实践》,作为中国纪念联合国成立75周年的重要成果之一在联合国高级别会议上发布,次年外交部发言人还援引这份报告指出,中国减贫成就为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作出重要贡献;2022年,李小云教授团队为我国参加G20峰会关于粮食安全问题的讨论,形成多期政策简报,有关成果为我国参与G20相关立场谈判提供了重要支撑;2023年,李小云团队受邀承办全球共享发展行动论坛首次高级别会议的第一平行论坛。会议受到国家领导人高度关注,来自全球近200位部长、大使、高级专家和行业领袖参加了论坛。

李小云教授团队立足国际国内双视角,面向国家全球发展人才需求,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提升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打造培养全球发展人才的“存储库”。

团队聚焦发展、减贫、全球农业等领域、侧重区域国别学、全球治理等新兴前沿交叉学科建设,设立国际发展、全球治理与发展、国际发展政策与治理、国际组织与社会组织管理等新学科方向与新专业。孕育新兴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机制,2023年申请增设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同时,已经成为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备案中心。通过国际留学生项目、援外培训项目、以及从本科生到博士生的国际胜任力培训等相关机制,努力探索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批具有家国情怀、专业素质、国际视野和涉农外事专长的人才。


“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参与全球治理有效有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人类是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李小云教授团队积极参与全球发展治理,以国际发展专业知识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促进国际发展合作方面采取了系列行动,不仅学术成果发表在国内外顶尖期刊,还于2021年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产生了广泛的政策影响、社会影响和国际影响。

2023年,荣获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ECOSOC)正式授予的特别咨商地位,实现我国高校在这一领域“零”的突破。2018年,团队在联合国总部发布了《助力国际发展合作:南南合作评估框架的新探索》,获得全球南方国家的好评;2019年,作为国内唯一一家在第二届联合国南南合作高级别会议(BAPA+40)组织边会的智库单位,研究团队还在会上发布了《中国对南南合作的贡献》报告,获得广泛好评。2019至2020年,团队连续两年起草《亚洲减贫报告》,并在博鳌亚洲论坛发布。同时,在合作伙伴的支持下,承办“一带一路”农业青年领袖计划、中国东盟村官交流计划,参与中国与拉丁美洲减贫对话等聚焦不同区域国别的中国减贫经验分享和农业发展政策对话等。

如何将中国减贫经验惠及更多国家?如何让更多人共享中国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李小云教授团队走进了非洲,也将“最简易、最朴素、最容易被当地农民接受的经验和技术”带到坦桑尼亚。

团队沉潜非洲十多年,将中国劳动力密集型农业技术及中国政府支持农业发展的经验在坦桑尼亚进行示范推广。2018年,该项目升级为在十村千户万亩进行示范的“小技术大丰收”项目。项目两次获得联合国南南合作最佳案例,项目视频在第二届联合国南南合作高级别会议上发布,也被纳入到2021年中非合作论坛“九项工程”中的“减贫惠农工程”。该项目多次获得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官网、外交部官网和“一带一路”官网等转发报道。“小技术 大丰收”实践育人项目作为唯一代表高校入选的项目亮相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教育高峰论坛。

自2021年开始,在非洲当地政府的推动下,“小技术大丰收”项目升级为“小豆子大营养”,通过玉米大豆套种,在提高当地玉米产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当地大豆产量,并通过大豆加工成豆浆,极大提高了当地妇女儿童的植物蛋白营养水平,并延长了玉米和大豆的产业链,深受当地政府和百姓的欢迎,多次获得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报道。

强国先强农,农大作先锋。实施农业强国战略,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离不了人才的保障和支撑。学校召开新时代人才工作会议,并对获得“强农兴农人才工作奖”的33名教职工、7个团队和5个学院进行表彰,体现出学校对人才第一资源的高度重视。李小云教授团队荣获“攻坚创优团队奖”是对学院人事人才工作的肯定,也是对学院广大师生的勉励。未来,学院将继续秉持“引培并举”的工作思路,推进“人才强院”战略,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托起涉农高校新文科建设高质量发展。

【图文供稿/李小云教授团队  责任编辑/王树远】

  • 联 系 人 :学院办公室
  • 办公电话:010-62731320(西)
    010-62738898(东)
  • 办公地址:西校区中德楼105房间
    东校区民主楼233房间
  • 电子邮箱:cohd@c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