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动态

旷宗仁副教授顺利完成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实地调研任务

发布时间:2023/09/08  点击量:

8月25日-9月5日,我院媒体传播系旷宗仁副教授顺利完成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两个中亚国家的实地调研和访问交流任务。在实地调研期间,旷宗仁副教授就中国中亚国际农业技术转移问题先后访问了哈萨克斯坦国立农业大学、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和乌兹别克斯坦国立农业大学、国际农业大学等研究机构,与中国驻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总领事馆张伟参赞、联合国粮农组织驻乌兹别克斯坦办公室Sherzod Umarov主任等进行了深入交流,此外还考察了两个中亚国家的棉花、玉米、蔬菜生产农场和加工厂。

 

考察发现中国中亚在农业技术转移合作与投资贸易方面具有重大互利需求。首先,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之间具有重大资源互补性。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人口较少,土地资源丰富,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与中国之间存在着很大差距。中国人多地少,但农业生产技术方面具有重大优势,小麦、棉花、果蔬、畜牧等农业生产水平远高于中亚国家,在果蔬、园艺等农产品方面除了能够自身需求之外,甚至还能出口到日本、韩国、东盟等国家和地区。其次,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之间具有重大的需求互补性。中亚在小麦、棉花、畜禽初级产品生产方面具有一定的传统优势,但在果蔬生产、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而中国对大豆、玉米、棉花、牛羊肉等农产品具有巨大需求。如果中国与中亚国家能够达成互利共赢合作模式,既可有效分散中国农产品进口安全风险,更好地满足中国棉花、大豆、玉米、牛羊肉等重要农产品的供应,也可为中亚国家带来更大丰厚的经济收益并促进其粮食安全、生态改善、农村减贫等方面重大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再次,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之间具有强烈交流合作意愿。中国中亚领导人峰会的多次召开和战略合作伙伴国家的建立,充分彰显了双方均存在着强烈的交流合作意愿。中亚国家与中国关系的日益改善不仅有利于中亚国家在农业生产、粮食安全、生态保护、社会发展等自身战略目标实现,而且有利于他们在对欧美投资贸易地位提升、国家利益维护等国际关系问题的处理。中国如果能够与中亚建立良好的关系,不仅能够更好地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农产品的稳定供应等农业问题的解决,而且有利于为中国在西部邻国营造一个稳定的国际发展环境。

实地调研同时也发现,中国中亚农业技术转移合作与投资贸易存在一些重要障碍。中国中亚之间虽然具有良好的资源和需求互补性,也具有强烈的交流合作意愿,但农业投资贸易与技术交流合作水平仍然长期处于非常低的水平,存在以下一些主要障碍:第一,需求不能有效对接。哈萨克斯坦的小麦、畜产品等由于中国配额或疫病检测的问题难以出口到中国;乌兹别克斯坦的棉花由于欧美的制裁、中乌两国各自的管理政策在出口中国时存在重大障碍;而中国需求的大豆、玉米、牛羊肉等农产品由于中亚国家的生产传统、技术水平而难以得到有效供应。第二、技术难以有效转移。农业技术难以转移与合作是中国中亚需求不能有效对接的直接原因。中亚农业生产技术的水平长期处于粗放式耕作方式,农产品不仅产量较低导致无法出口,而且因为其产品规格的不一致性难以适合农产品加工出口的标准。中国农业技术在向中亚国家转移的过程中面临不符合传统农业生产习惯、受到双方法律法规限制、农业生产者文化程度低、中亚国家营商环境较差以及国家社会资金投入不足等重要因素的影响。第三、交流未能深入人心。尽管在领导人和国家层面,中亚国家对中国交流合作有着强烈的意愿和期望,但在政府政策规定中仍然设置了比较严格的外国人到中亚的就业限制和投资限制,在文化上对中国扩大其影响力具有一定的抵制心理。而中国对于中亚国家的战略目标追求、社会发展规划、民族文化心理了解掌握不足,致使中国中亚在农业投资贸易、技术交流合作领域难以更好地满足中亚国家和人民的需求。

中亚各国与中国比邻而居,自古就是中国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枢纽。但是中国与中亚之间的农业投资额、贸易额非常小,在中亚各国及中国的对外投资与贸易中的重要性均比较低,与中美、中国东盟、中国南美之间的农业投资贸易量之间具有指数数量级差距。为了克服上述中国中亚农业交流合作与投资贸易障碍,我国亟需采取加强双方学生人才培养、大学研究机构科研交流合作、商务人员往来等政策措施,有效促进相互之间的人员交流往来,通过心灵的沟通、文化的传播、技术的转移和投资贸易的合作来将命运共同体建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设行动落到实处。人是中国中亚农业技术转移与投资贸易合作的核心,人员交流是促进中国中亚农业需求对接、技术转移、投资贸易和民心相通的关键支撑。

此次实地调研与访问交流由我院徐秀丽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交流合作重点项目子课题《中国中亚国际农业技术转移与合作机制研究》提供资助。

【图文供稿/旷宗仁  责任编辑/王树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