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第十届生态补偿国际研讨会2024年在北京顺利召开
点击量:
发布时间: 2024- 11- 28

由亚洲开发银行东亚局和行业发展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振兴司、我校中国生态补偿政策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第十届生态保护补偿理论与实践创新交流暨现场观摩会于2024年11月25-27日在北京市密云区成功举行。会议的主题是“探索生态综合补偿有效方式”,大会汇聚了来自13个国家的专家学者、5个国际环境保护组织、国内8个部委和国家有关政府部门领导、31个省市自治区发展改革部门有关领导,以及研究机构、国际发展机构和生态补偿实践者300多人参会。此次大会进一步在国际会议上宣传了今年4月国务院发布的《生态保护补偿条例》,展现了中国生态补偿法治化成就,研讨了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的国内外理论和实践创新。

国家发展改革委肖渭明副秘书长在开幕致辞中指出,目前,中央生态补偿资金已由年均几十亿元增长到近2000亿元,地方补偿资金达到近千亿元的水平,已将我国一半左右的森林、草原纳入补偿范围,近三分之一的县纳入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超过2亿农牧民享受了补偿政策。肖渭明副秘书长还提到我国支撑市场主体参与生态保护的条件不断完善,已建成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全国水权交易累计完成超万单,排污权交易总金额超320亿元,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保护补偿的良好氛围加快形成。在此基础上,生态综合补偿已由试点向全国推开,年均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亿元左右,支持生态重点地区探索产业转型的新路径,促进更多地区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有机融合。

 

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振兴司童章舜司长主旨演讲中强调,今年4月颁布的《生态保护补偿条例》是中国生态保护补偿领域的首部法规,标志着填补生态补偿独立立法空白,具有里程碑意义。《条例》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同时坚定不移地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用制度规范生态文明建设。《条例》还贯彻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注入国家区域发展的新动能,并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对生态保护主体的正向激励。童章舜司长表示,下一步将以《条例》出台为契机,持续深化与国内外各方的交流合作,积极探索创新生态保护补偿的理论与实践,共同应对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挑战。

亚洲开发银行东亚局局长穆罕默德•伊赫桑汗(Muhammad Ehsan Khan)强调亚行与中国在生态补偿议程上有着长期合作,提供了技术援助赠款,支持生态补偿政策的发展和实施,包括中国国家生态补偿法规,支持长江和黄河流域环境保护的立法框架,以及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和自然资本核算的试点工作。亚行还支持了长江流域框架下几个贷款项目中的生态补偿计划,到2025年,投资总额约为36亿美元,这些在长江流域取得的成功项目方法也正在进行复制,并且应用到亚行的黄河生态走廊项目中。伊赫桑汗先生强调,亚行将继续支持中国在政策和机构建设、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等方面的工作,并优先重点支持把中国试点项目上的知识和经验与亚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成员分享。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王金南院士在主旨演讲中强调,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的发展得益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是中国对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贡献之一。王金南院士认为,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不仅是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制度安排。他提到,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从十八大到二十大,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的地位不断提升,今年出台的生态保护补偿条例更是国家层面立法的创新。在创新手段方面,王金南院士指出,中国的生态保护补偿体系涵盖了财政纵向补偿、地区间横向补偿和市场机制补偿。他详细介绍了中央财政购买生态产品的主要形式、地区间生态产品价值交换的有效途径、生态资源权益交易的市场化机制补偿形式、基于环境的开发模式(EOD)以及生态环境综合补偿的新趋势。王金南院士提出了两个发展方向: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和生态产业化。他建议引导社会资本建立市场化运作的生态保护补偿基金,并推动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的发展,以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有机融合。

亚洲开发银行行业发展局农业、粮食、自然和农村发展分局张庆丰局长在主旨演讲中回顾了亚行与国家发改委在生态补偿领域的合作成果,并强调了这些合作对全球和区域的影响。张庆丰局长提到,自2009年以来,双方合作执行了多个生态补偿保护项目,包括在石嘴山的项目,以及在国家生态保护补偿立法方面的进展。他强调,最新发布的国家生态补偿条例是一个划时代的立法,建立了法治化的框架,整合了各级政府部门的生态补偿工作。此外,张庆丰局长还提到了亚行在长江经济带框架下进行的自然资本投资工作,以及在亚太地区扩大自然资本投资的成果。他特别指出,长江生态补偿计划在全球生态保护领域的重要性,并提到了亚行和国家发改委在生态补偿方法主流化方面的创新方式和方法。张庆丰局长最后强调了亚行对支持私营领域参与生态补偿和自然投资领域的承诺,并期待未来在全球碳市场和生态保护补偿政策方面的进一步合作。

中国生态补偿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靳乐山教授在讨论环节中强调了《生态保护补偿条例》的重要意义,指出该条例不仅是对过去25年中国生态保护补偿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生态补偿工作的重要指导。他提到,中国的生态保护补偿工作已从单项法律条款发展到具有全国性指导意义的条例,这标志着中国在生态保护补偿领域的立法进步。该条例的出台有助于将成功的生态保护补偿实践固定下来,并推广到更广泛的领域。他强调,条例的实施将为各级政府提供稳定的生态补偿资金,并将生态保护补偿工作纳入社会经济规划,这对于减少协商成本和推动市场化、多样化的生态补偿具有重要作用。靳乐山教授还提到,中国的河流几乎都已建立了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中央和地方政府每年投入巨额资金用于生态补偿,显示了国家对生态保护的重视。靳乐山教授的讲话为与会者提供了国家层面对《生态保护补偿条例》的解读,强调了该条例在推动中国生态保护补偿工作规范化、系统化方面的关键作用。

世界经济论坛自然倡议大中华区总负责人朱春全介绍了金融支持自然受益转型的重要性。朱春全先生强调了中国在全球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方面的显著成就,并分享了世界经济论坛在推动金融、企业和金融机构支持自然保护方面的工作。朱春全先生提到,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污染是全球面临的最大风险,同时也带来了转型机遇。朱春全先生指出,到2030年,实现自然受益经济所需的年度投资高达2.7万亿美元,而目前资金缺口巨大。他呼吁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共同制定优先议事日程,推动自然资本主流化,并期待与各方合作,包括亚行等多边银行,共同推进自然资本投资。

大自然保护协会(TNC)水基金全球主任丹尼尔·山梅(Daniel Shemie)在会议上分享了水基金在全球水资源保护中的经验和洞见。他强调,水基金模型是一种让公共部门和私营领域投资上游生态系统的途径,已在全球50多个项目中得到应用,包括中国浙江省。丹尼尔·山梅先生提到,纽约的水源保护故事可以追溯到90年代,通过比较水源治理成本和生态恶化程度,选择了保护水源地的投资方案,显著改善了水源供应和水质。他指出,绿色基础设施和自然解决方案目前只占全球投资额的1%,但生态补偿规划正逐渐倾向于更多绿色化的解决方案。丹尼尔·山梅先生还强调了评估和监测透明度的重要性,以及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在成本效益上的优势。他的经验分享为参会者提供了关于如何通过水基金模型动员私营领域投资参与水资源保护的宝贵见解。

国家开发银行业务发展部副总经理葛向群指出,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是生态文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金融则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式。葛向群女士强调,国家开发银行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积极发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作用,加大绿色金融供给,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她详细介绍了国家开发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实践,包括聚焦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探索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服务、提质增效增强绿色金融治理能力等方面。她提到,通过创新生态保护融资模式、发行绿色金融债券等措施,国家开发银行已累计发放碳减排贷款超过1300亿元,有效引导社会资金和各方力量参与生态保护。葛向群表示,国家开发银行将继续贯彻《生态保护补偿条例》,持续推进绿色金融发展,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做出积极贡献。

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安平介绍了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的运行和创新情况。他指出,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成立于2020年,首期规模885亿,旨在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绿色产业,促进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基金使命包括服务国家战略、投资五大绿色领域,以及采取三大投资方式,包括项目投资、股权投资和子基金培育,以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多赢。张安平先生强调,基金已累计完成64个项目投资决策,金额近300亿元,实际投放200亿元,主要围绕五大领域和长江经济带绿色转型发展需求。张安平先生表示,基金将继续加大生态创新投资力度,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实现路径,并积极参与碳市场建设,为绿色投资打下坚实基础。

会期一天半的时间,包括4个主题单元,邀请30余位国内外专家及地方代表分别就生态保护补偿发展创新、市场化生态保护基金发展与创新、公益性生态保护基金发展与创新、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做大会报告和嘉宾讨论,会议讨论热烈,参会人员反馈收获良多。

会议支持单位有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亚行-中国区域知识共享中心和密云区人民政府。参会代表实地观摩调研了密云水库、密云水库展览馆、科学城东区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中华蜜蜂小镇“悬蜂谷”和极星农业科技园等先进典型案例,亲身体验了北京市密云区在水源保护、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以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方面的创新实践。这些实地考察不仅加深了与会者对生态保护补偿工作的认识,也为未来的合作和交流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第十届生态保护补偿理论与实践创新交流暨现场观摩会成功搭建了一个国内外互鉴交流、共话合作的平台,为宣传中国生态保护补偿立法成果,总结交流国内外生态保护补偿的理论、实践、政策、立法等方面的经验提供了重要契机。会议深入研讨了生态保护补偿基金等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政策法规环境和国内外成功案例,探索了生态综合补偿的有效方式,为加快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图文/靳乐山  编辑/杜丽娟  审核/吴惠芳】


  • 联 系 人 :学院办公室
  • 办公电话:010-62731320(西)
    010-62738898(东)
  • 办公地址:西校区中德楼105房间
    东校区民主楼233房间
  • 电子邮箱:cohd@c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