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成功开启“发展研究博士留学生学术交流午餐会”系列活动
11月5日,我院“发展研究博士留学生学术交流午餐会(D.S. PhD Lunch Session)”系列活动第一期于民主楼240会议室成功举办。此次交流会由外事秘书郑宇洋主持,社会政策与发展研究系副系主任刘娟副教授、SHAH ASHFAQ AHMAD副教授及二十余位在校博士留学生共同参与。
在全球发展进程不断加速、国际学术交流愈发频繁的大背景下,学院开创性地打造了“发展研究博士留学生学术交流午餐会(D.S. PhD Lunch Session)”系列活动。该活动以“分享互鉴,慧见情牵(Sharing and Connecting, Insights and Bonds)”为主题,与国家培育知华友华、拥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服务外交战略与共同发展的来华留学生战略布局高度契合。活动以我院发展研究专业博士留学生为主要对象,致力于搭建一个将学术与文化深度融合的常态化交流平台,把学术探讨渗入日常生活,倡导开放自由的讨论模式,推动师生间学术思想交织、碰撞。
第一期交流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场,与会留学生依次进行自我介绍,分享各自的研究兴趣。刘娟副教授指出,这一系列学术活动为不同背景的学生创造了形式新颖的互动交流契机。她细致梳理了发展研究专业博士研究生学术培养的关键环节,针对学位论文写作、毕业要求等内容展开讲解,为同学们的学业规划指明方向,助力留学生在中国的学术征程中持续成长,更好地融入国际学术发展潮流。
交流环节,三位博士留学生从多元视角分享了精彩的学术成果与研究历程。来自马里的2021级博士生ABDOUL RAZAK TOURE聚焦“从马里到中国:理解马里贸易商在义乌的社会适应”展开研究,通过观察访谈22名在义乌经商的马里商人,深入剖析其应对新环境挑战的策略。研究发现,语言和文化差异虽给他们带来诸多困难,但他们借助社区互助与文化活动融入当地社群。该研究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一定参考,对推动跨国商业交流与全球经济协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彰显了学术研究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与解决价值。
来自加纳的2022 级博士生LORINDA OSEI TUTU 分享了在华留学的学术体验与生活感悟。她盛赞学校和学院为留学生提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丰富的跨学科研究机会和先进便捷的硬件设施,感谢学校和学院给予的全方位支持与关怀。得益于这些优质资源和坚实保障,她快速融入多元文化环境,坚信凭借自身毅力与创造力能在学术之路上收获颇丰。这一真诚分享体现了我校在留学生培养方面的积极成效,也凸显出学术环境对学生成长的关键支撑作用。
来自坦桑尼亚的2024级博士新生PIYAZIS TOGOLAI TINDIKALI以自身经历为出发点,讲述了从职场迈向学术的逐梦之旅。她从坦桑尼亚社区官员成功转型为大学助理讲师后,凭借不懈努力来到中国农业大学开启学术新征程。在此期间,她全身心投入论文撰写,积极加入研究团队,踊跃参与各类学术活动,不断拓宽学术视野、提升学术水平。她的生动分享,展现出来华留学生积极追求学术进步、融入国际学术共同体的坚定决心与蓬勃朝气。
副教授SHAH ASHFAQ AHMAD 对三位博士留学生代表的分享作出了专业且中肯的点评。多年前,他亦是我院杰出的来华留学博士生,与在场学生有着相似的求学经历。他凭借自身在学术成长道路上遭遇的困境、探索出的有效解法和积累的丰厚经验,为发展研究专业博士留学生的学术发展提出了弥足珍贵的建议和殷切期望。自由讨论环节,大家积极分享经验与困惑、心得与体会,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进一步加深了中外师生间的友谊和学术默契。
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启与持续开展意义深远。它通过构建学术交流新纽带,为来华留学博士生搭建起常态化沟通平台,这既加深了师生、同学间的深度互动,促进学术思想多元融合,又为国际农政与发展研究领域的留学生培养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吸引更多优秀来华留学生投身国际农政与发展研究合作,进而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与力量。
【图文供稿/周嘉钰 编辑/郑宇洋 审校/吴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