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国际学子赣南行,振兴红途展新程
——我院组织来华留学生赴江西赣州实践调研
点击量:
发布时间: 2024- 12- 18

为深入推进来华留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增强留学生对中国乡村振兴实践的认知,彰显农林高校在乡村发展研究中的效能,12月8日至12日,我院组织来自东南亚、非洲、拉丁美洲16个国家的43名硕、博士留学生赴江西省赣州市开展实践调研,深度探寻赣南地区的乡村振兴成就、客家文化以及革命老区的红色历史。

此次调研活动依托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赣南乡村振兴研究院这一平台开展,由龚利副院长和陆继霞教授牵头负责、王妍蕾副教授和外事秘书郑宇洋老师带队、刘娟副教授任学术指导,采用实地考察、文化交流、座谈研讨等多元形式,为来华留学生开辟了一扇洞悉中国乡村发展的新窗口,也为不同文化背景间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构筑了坚实平台。

(一)留学生眼中的赣南乡村振兴——国际视角下的创新与探索

为期五天的实践活动,留学生们深入走访赣州多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将赣州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作为他们深入学习与调研的宝贵范例。

 

 

在赣县区江口镇山田村油菜基地、白鹭乡赣南脐橙基地、石芫乡蔬菜基地、南塘万亩油茶基地以及三溪乡湖羊基地,他们与当地农民亲切交流,深入探究赣州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方面的创新举措。留学生们亲身体验到特色农业为农民增收及乡村经济多元化带来的积极改变,来自塞拉利昂的硕士生Alusine Rogers深受触动:“这里的脐橙产业让我看到了农业发展的无限可能,我希望将来在我的国家也能推广这种成功的模式。”他们此行所汲取的农业发展经验对自身国家农业建设思路具有深远的启发意义。

 

 

五云镇祥云湖紫薇小镇和湖江镇洲坪村蜜月岛的农旅融合发展模式,则为留学生们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研究素材。他们详细了解紫薇小镇休闲度假与研学实践等项目的设计和运营情况,深入领略农旅融合为乡村旅游内涵拓展及农民收入提升所发挥的强大效能。来自缅甸的硕士生Tin Yu Ya Swe感叹道:“这里的农旅融合项目不仅丰富了乡村旅游的内涵,也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水平,这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发展模式。”洲坪村蜜月岛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巧妙融合的旅游开发模式,让留学生们进一步领悟到乡村经济多元发展的创新路径,成为他们日后助力本国乡村建设发展的珍贵经验源泉,也充分彰显出赣州乡村振兴战略在国际视角下的独特魅力与深远影响。

(二)追寻赣南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促进国际理解

赣南大地,红色基因深植厚土。于都县作为长征重要起点和中央苏区的核心腹地,承载着中国革命关键历史节点的厚重记忆。此行实践调研,留学生们满怀敬仰,踏上这片土地,深度探寻红色记忆,汲取历史智慧,肩负起传承红色基因、促进国际理解之使命。

 

驻足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畔,迈进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历史巨幕轰然拉开,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战略转移,于都民众倾尽全力支援红军渡河的壮烈过往如在眼前。来自尼泊尔的博士生AIN BIKRAM KUNWAR心潮澎湃:“身为尼泊尔共产党党员,于此见证中国人民团结一心、砥砺奋进的磅礴伟力,此乃国家崛起、迈向辉煌的根本源泉,令人倍感自豪,亦深启吾辈担当。”馆内陈列丰富详实,如编年巨著精准还原长征艰险征途,于都贡献历历在目。来自马拉维的硕士生BLESSINGS CHIWOSI感慨万千:“历史为民族文化根基,赋予尊严与前行力量。中国革命智慧深邃,吾辈当珍视传承,归国弘扬,为跨文化交流架桥铺路。”

 

 

而江口贸易分局旧址,作为苏区经济要冲与红色窗口,“中国第一海关”之名背后,是苏区经济生命线蓬勃律动的历史回响。留学生们置身其间,经实地观摩、聆听讲解,先辈为理想信念披荆斩棘、不懈奋斗的崇高精神跨越时空,直抵心灵深处。这一红色文化地标如历史透镜聚焦苏区经济建设非凡历程,折射革命先辈智慧光芒,为留学生深度理解中国革命多元维度提供了关键密钥。

 

留学生们于红色文化滋养中,深刻洞悉中国革命艰辛卓绝与伟大非凡,感悟红色基因内核。他们立誓传承红色火种,将其融入国际交流与本国建设,为全球和平发展事业贡献独特智慧力量。

(三)国际视野下的文化交流互鉴——多元融合,魅力尽显

在赣州的实践之旅中,文化交流互鉴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生动展现多元文化的交融魅力与深远意义,更深化了留学生对自身文化交流使者身份的认同,激励他们持续为增进多元文化理解、构建文化交流桥梁贡献积极力量。

 

 

 

为深入了解客家文化,留学生们探访被誉为“客家文化瑰宝”的客家文化城,穿梭于客家宗祠、太极广场、杨公祠等胜迹之间,感受岁月沉淀的文化底蕴,聆听每一寸砖石、每一抹雕纹诉说着客家先人辗转迁徙的智慧与传承。而“千年客家第一村”白鹭古村,则以近九百年岁月沉淀为墨,为留学生书写了客家文化的源起与传承。他们穿梭古村巷陌,在错落有致的明、清古建筑之间领略青砖黛瓦、门楼巍峨、花窗精妙,溯源客家历史长河,探究宗祠文化深邃内涵,细品民俗传统独特韵味。来自坦桑尼亚的博士生Piyazis Togolai Tindikali感慨道:“客家文化的家族传承、传统尊崇之情,恰似我的祖国文化精魂,这一点引发我深思,解锁了我对本国文化遗产珍视守护的新思路。”

 

 

在研习客家文化之余,留学生还通过篝火晚会与赣州当地民众深入交流,在欢歌笑语、携手旋舞中,国界消弭于无形,友谊桥梁横跨重洋;通过团建趣味项目,留学生与赣州外国语小学的萌娃热情互动,互赠礼物,借此契机感受中国少年的纯真童趣,亦担起文化交流传播桥梁使命。

(四)国际学子赣南行——校地交流推动乡村振兴经验国际传播

此行实践调研过程中,多维度分享、专题研讨、学术辅导以及互动环节的巧妙设置,成功构建起中国乡村振兴经验与国际学子交流的桥梁,为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术合作与乡村发展理念传播发挥了关键作用。

 

 

调研伊始的校地交流会上,赣州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孙晖,赣县区委副书记王子康,赣州农业学校党委书记刘建华及该校师生代表,与我院师生团队就赣州市农业农村发展成果与探索展开交流。孙晖局长向留学生讲述赴非考察经历,细述赣州地缘优势下农旅融合与产业发展佳绩;王子康副书记详陈赣县特色与农业农村发展成效;学院外事秘书郑宇洋代表学院感谢赣州周到安排,期望国际学子深入研习赣州实践,挖掘经验启示在理解、研究和学习中国乡村振兴的同时,助力其本国发展实践和全球乡村振兴;来自坦桑尼亚的博士生PIYAZIS TOGOLAI TINDIKALI作为留学生代表向当地支持单位和民众表达感谢,期待通过实地研学加深对中国乡村与可持续发展的认知,志在归国后融合农业实践与文化保护,推动乡村进步。

 

孙晖局长随后为留学生带来一场以“推进‘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建设,打造赣南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为主题的精彩讲座,将校地交流推向高潮。他深入解读赣州乡村振兴举措,引发留学生对中国“三农”政策体系、土地制度、青年群体与乡村人才振兴、产业振兴等议题的热烈讨论,坚定了他们成为中国乡村振兴故事国际传播者的决心。

 

 

 

临近调研尾声,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赣南乡村振兴研究院携手赣州农业学校,再次举办了一场氛围热烈的专题研讨会,将国际学子赣南行的校地交流推向更深层次。会上,赣州农业学校党委书记刘建华基于其在三农领域丰富的工作经验,结合留学生在赣州多日的实地调研状况,深入阐释了赣州农业全貌,以及该校于农业产业推进、人才培育方面的重要意义。留学生们踊跃发言,积极结合本国国情提问交流。来自埃塞俄比亚的博士生Lemi Chala Tamire关心不同产业发展项目如何保证长效收益,卢旺达博士生Christophe Bisangwa则关心红色文化如何保护和传承,厄瓜多尔博士生龙涛(Wladimir Israel)期望深入了解赣州农业绿色发展情况,索马里博士生Good Ahmed Egeh 着眼湖羊养殖产业发展模式深入探讨,印度尼西亚硕士生Moh Taqiyuddin Saleh 聚焦乡村人口老龄化与青年返乡入乡困境取经问道,菲律宾博士生Carolo John Arceo 围绕“一村一品”与规模效应的政策平衡展开研讨。刘建华书记以其专业且详尽的解答,让留学生们对中国乡村振兴的多维实践有了更系统的理解,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携经验归国,助力全球乡村发展的热忱与信念。

此次赣州实践调研横跨中国乡村振兴实践与全球多元文化交流之河,让留学生深度洞悉中国乡村蓬勃发展的内生动力、红色历史厚重承载的精神伟力及客家文化深邃绵亘的传承魅力。留学生们满载而归,誓言归国后将化身为中国经验的传播者,以赣州模式为蓝本,为本土乡村发展事业筑牢根基;借跨文化交流契机,在全球舞台奏响乡村发展新乐章,让中国智慧在世界田野间熠熠生辉。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赣南乡村振兴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使命担当,为国际交流合作持续赋能。未来,学院将携手研究院砥砺前行,赓续拓展此类实践活动,培育兼具国际视野与家国情怀的卓越人才,助力更多国际有志青年成为文明互鉴使者、全球发展先锋。

【撰稿/郑宇洋 彭梓怡 摄影/赣州农业学校 邹逸嘉 审核/吴惠芳】

  • 联 系 人 :学院办公室
  • 办公电话:010-62731320(西)
    010-62738898(东)
  • 办公地址:西校区中德楼105房间
    东校区民主楼233房间
  • 电子邮箱:cohd@c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