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培养的新路径,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创新学生活动模式,提升高等教育质量,9月9日至14日,我院党委副书记李玉梅带队赴广州、深圳7所高校开展交流调研,社会政策与发展研究系系主任陈龙、艺术系常务副系主任宋赛、学生教育管理科科长周静逸、院团委书记刘天航参与调研。
调研团队首先来到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双方就志愿服务、学生双创、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展开交流。一行重点学习了志愿服务特色品牌创建、学生双创激励、学生组织建设等方面经验。
随后,调研团队前往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和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院开展调研。三所学院的学科背景与我院相近,调研团队就学科育人、学院文化建设和特色品牌建设方面进行了深度交流。三所学院学生工作各有特色——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依托“微政之窗”学院公众号整合宣传资源,提升宣传质量;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挖掘学院历史,形成了院史剧《铁流》,产生广泛的影响;人文与法学院注重运用网络平台,开发“人文星空”小程序,拓展思政教育广度。在综合素质评价中,几所学院遵循五育并举的总思路,有的全面改版综合测评体系,突出“综合”、“测”、“评”等关键环节;有的建立学生干部工作量考核机制,突出过程性评价,几所学院的做法从思路、方式等多方面提供了宝贵经验。
9月11日,调研团队来到深圳,继续在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开展调研交流。团队重点围绕“导师制”“书院制”“一站式学生服务社区”等新兴的学生管理模式,结合座谈会和实地参观学习,从工作体系、思路设计、资源投入、实施步骤、特色工作等方面,重点学习了几种学生管理模式中党建引领、力量下沉、学生参与、条件保障等方面经验。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学生事务处的领导老师重点介绍了“全人教育”理念和举措。“全人教育”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身心健康、社交能力、创新能力及领导力等多方面的成长。在课程设计上,学校注重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通过开设丰富的人文社科、自然科学、艺术体育等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鼓励学生参与跨学科的研究项目,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外活动方面,学校提供了多样化的社团组织和志愿服务机会,让学生在兴趣爱好的驱动下,锻炼团队合作、领导力及社会责任感,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发现和发展自己的潜能,还能在社交互动中建立深厚的友谊和社交网络;此外,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通过海外交流项目、国际学术竞赛、多语言学习支持等,鼓励学生走出国门,了解不同文化,培养全球意识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帮助他们成为既有深厚专业知识,又具备高尚品德、健康体魄和广阔视野的全面型人才。
团队参观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祥波书院,书院的设施建设与文化理念相契合,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开放的教育理念以及完善的学生服务体系,展现了书院制在高等教育中的独特魅力与价值。
在为期六天的调研中,调研团队不仅深入了解了广东各高校在学生工作、教育管理、学科建设及特色品牌塑造等方面的先进做法与成功经验,还就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共性问题与挑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团队成员纷纷表示,此次调研收获颇丰,不仅拓宽了视野,更激发了对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培养新路径的深刻思考。
未来,学院学生管理团队将认真学习借鉴各高校的先进经验,结合我院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努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共同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为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图文编辑/学生教育管理科 责任编辑/刘天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