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边村十年发展的田野观察与多学科对话
乡村问题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从清末中国被动进入现代化,到今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百多年中,中国的现代化始终在与乡村问题的纠缠中寻求解决的方案。清末以后,随着西方现代性思潮传入中国,冲击了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传统秩序与演化路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反衬下,乡村成为中国现代化的病灶。一方面,乡村成了现代化的弃儿;另一方面,中国的社会精英也希望通过改造乡村来寻找中国现代化的答案。
新中国成立以后,工业化和城市化依然是推动中国现代化的主要引擎。所不同的是中国共产党没有抛弃乡村,而是通过制度变革,如土改、科学技术进步、人力资源开发等现代化手段武装乡村、改造乡村,推动乡村的进步。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农业和乡村在不同纬度上取得进步、成绩显著。同时,应当看到,推动乡村发展的初衷是为了获得工业化所需要的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国家计划控制的现代化导致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失衡,其后果是中国特色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现代化重新回到经典现代化的路径上。与改革开放之前所推动的工业化路径不同的是,改革开放之后,农业得到了超常规发展,农业剩余被迅速转移到乡村工业中,从而带动中国现代化围绕着劳动力转移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良性循环。工业化的进一步推动,又促进了城市化,从而有效吸纳了乡村转移的劳动力。中国的现代化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与此同时,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催生了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走过的“发达的工业和城市”与“衰落的乡村”并存的发展悖论。
从本世纪初开始,中国的发展政策已经敏锐地捕捉到了城乡二元化结构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在推动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谨慎地开始向乡村投资,如取消农业税、农村实行低保、建立新农合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的发展政策开始提出城市支援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思想,推动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行动,提出了不同于传统现代化路径中“城市化-乡村衰弱-逆城市化”、旨在促进城乡同步发展的城乡融合发展战略。
中国正在推进的城乡融合发展战略,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人类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创新,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特点,同时也是进一步加速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新起点,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李小云教授带领团队从2015年开始在云南、重庆、广东、湖北、海南等地展开了长达10年的乡村建设实践,尤其是在云南先后建设了五十多个村庄,提出了城乡融合型乡村建设的实践以及“一个中心、四个主体”的乡村发展框架。特别是2021年以来,中国农业大学与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联合发起并持续推动乡村职业经理人(乡村CEO)创新培养计划,将李小云教授团队的10年乡村建设实践经验聚焦于专门性、职业性的乡村经营人才——乡村CEO,以期从人才这一关键要素切入,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城乡融合发展探索可持续路径,不仅探索出国内首个成熟的乡村CEO培养知识体系,并通过云南、浙江等地实践逐渐推动培养制度化,在“一个中心、四个主体”的乡村发展框架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出“机制+人才+数字化”等内生型系统化共富乡村解决方案。
乡村问题是中国社会科学界学术思想的核心议题,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区域国别学等不同学科都密切关注这一领域的最新前沿,在中国乡村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次学术实地学习选择李小云教授及团队在西双版纳州建设的两个村庄,借助这一长达十年乡村建设实践积累的实践资源,邀请多学科专家在田野现场就中国乡村的命运、乡村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作用、乡村在全球发展中的角色等一系列问题,展开多学科交叉性的对话和讨论。
2月17日(周一) | |
09:00-18:00 |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改造乡村到建设乡村 ——河边村十年发展的田野观察与多学科对话 |
09:00-09:30 | 欢迎致辞: 主持人:李小云,中国农业大学文科资深讲席教授、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名誉院长 l 中国社会学会领导 l 林万龙,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l 肖黎明,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SSV)副总裁、腾讯SSV为村发展实验室负责人 l 刀文,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长 l 黄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县长 |
09:30-10:00 | 城乡融合型乡村建设实践介绍 l 基于河边村的城乡融合型乡村建设:李小云 l 数字技术推动共富乡村的社会价值创新实践:陈晶晶,腾讯SSV为村发展实验室共富乡村负责人 |
10:00-10:30 | 茶歇与合影 |
10:30-11:30 | 主旨演讲 主持人:熊春文,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教授 l 李培林,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学部委员,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 l 范小建,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原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 l 张天佐,农业农村部原总畜牧师、中国农垦经贸流通协会理事长 |
11:30-12:45 | 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乡村问题:多学科对话 主持人:徐秀丽,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院长 l 刘守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经济学院原院长 l 文军,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 l 杜志雄,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 l 吴重庆,中山大学人文学部副主任、华南农村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l 徐奇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l 陈小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土地法制研究院首任院长、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副校长,中国民法学研究会学术委员 提问与讨论 |
12:45-13:45 | 午餐 |
13:45-15:00 | 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乡村问题:社会学的观点 主持人:谢寿光,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云南大学特聘教授 l 李友梅,上海大学伟长学者特级岗教授、中国社会变迁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l 王春光,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 l 田毅鹏,吉林大学城乡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l 成伯清,南京大学教授、社会学院原院长 l 胡洪斌,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院副院长、教授 提问与讨论 |
15:00-15:30 | 茶歇 |
15:30-16:45 | 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乡村问题:政策与实践观点 主持人:武晋,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院长、教授,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执行院长 l 何秀荣,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务院参事 l 席恒,西北大学教授、公共管理学院原院长,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 l 李群,世界银行原高级农业经济学家 l 吕振亚,《中国新闻周刊》社长 l 李铁,新疆中环油林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喀什深圳商会会长 l 高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土地法制研究院院长、教授 提问与讨论 |
16:45-17:45 | 中国乡村的未来:思想与理论的相关问题 主持人:李小云 l 汪晖,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
17:45-18:00 | 结束 |
三、组织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
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SS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