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1日,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在北京举行《国际发展合作的中国实践》“小而美”项目篇和绿色发展援助项目篇发布会。中国农业大学“小豆子,大营养”项目在推动非洲项目地农业增产、营养改善和减贫增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作为高校参与国际发展、社会力量推动“小而美”合作的典型,被列入了《国际发展合作的中国实践》“小而美”项目篇。该项目的收录不仅肯定了中国农业大学在国际发展和中非合作领域的实践经验,也展现了中国农业科技助力全球南方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
《国际发展合作的中国实践》是中国政府介绍对外援助理念、对外援助项目进展及成果的国际交流平台,由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创办,迄今已连续发布六期报告。今年是中国开展对外援助75周年,此次发布的第五、六期报告分别介绍中国开展“小而美”项目和绿色发展援助的理念、进展、成效,并提出未来展望。本次发布会吸引了170多位政府部门代表、智库专家、国际组织官员及多国驻华使节出席。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副署长胡张良致辞,监督评估司司长蒋娜介绍报告内容。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及莱索托、缅甸、古巴、巴基斯坦等国驻华大使,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等参会。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院长、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执行院长武晋教授作为特邀嘉宾,介绍了我院李小云教授团队与坦桑尼亚莫罗戈罗省政府合作开展的“小豆子,大营养”项目。
中国农业大学团队自2011年起,深入坦桑尼亚莫罗戈罗省,开展中非“小技术,大丰收”项目,示范玉米密植增产技术。该项目自2018年起,陆续推广到莫罗戈罗省全省范围,项目技术方案也成为省政府主推的玉米种植技术。自2021年开始,项目升级为“小豆子,大营养”,开始推动大豆种植、玉米大豆间作轮作技术和豆制品加工示范,提升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居民营养水平。随着项目推进,大豆种植在当地推广,豆浆也成为了颇受当地居民欢迎的“中国饮料”。团队当前正在推进为当地小学试点提供免费豆浆,推动形成以小农户为中心的农业种植加工与人类营养健康相连接的综合技术系统。未来,中国农业大学团队将深化与非洲及全球南方国家的合作,依托全球治理、国际发展和区域国别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推动农业科技共享,助力全球南方现代化,为国际发展合作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图文供稿/李小云教授团队 编辑/郑宇洋 审核/吴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