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青春逢盛世,青年当有为。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寄语广大青年“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人文与发展学院广大青年师生牢记嘱托,矢志奋斗,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和学校学院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为了更好地宣传他们的故事,树立先锋典型,强化榜样引领,激发更大作为,学院推出《强国兴农•青年先锋》专栏,第五期推出李英飞老师的故事,敬请关注。
在学术研究方面,李英飞主持和参与了多个国家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及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等,并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社会》等国内权威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
教学工作:探索与创新并行
自2019年入职以来,李英飞在教学领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他不仅承担了多门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的教学任务,还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方面不断优化,力求提升学生的核心能力。
在本科教学方面,他牵头组建并积极参与教学团队,定期组织讲座,邀请业界专家走进课堂,为学生提供前沿的学术视角。同时,他还积极组织本科生前往校外实践机构,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在研究生教学方面,他申请并主持了校级研究生核心课程《社会学理论》的思政建设项目,重新设计课程大纲,以“以研促教”的方式创新课程讲授模式,使课堂更加生动和富有启发性。
此外,他还指导多项北京市级创新训练项目及校级URP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带领学生积极参与暑期实践与田野调查,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论认知。
班主任工作:亦师亦友,助力成长
作为社会201班的班主任,李英飞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进展,更重视他们的思想成长和心理健康。他与学生保持紧密联系,定期开展谈心交流,帮助他们在学业、科研及未来发展上找准方向。
他特别关注那些面临学习和生活困难的学生,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和引导,努力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所带班级在学术竞赛、保研以及集体荣誉方面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其中,在2021-2022学年被评为校级优秀班集体。
教书育人:以书会友,启迪思维
李英飞始终坚信,教育的内涵远不止于课堂教学,还应通过阅读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学术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因此,他自入职以来,积极组织本科生和研究生读书会,打造学习与交流的共同体。读书会不仅促进了学术讨论氛围,也成为学生分享见解、激发灵感的重要平台。通过定期的阅读交流,学生们能够深入理解社会学经典理论,并在互动中拓展思维广度。
作为学院2019年引进的优秀人才,李英飞学术兴趣集中在社会理论、政府治理及农村经济社会转型三大领域。他不仅深耕19-20世纪法国社会理论的谱系演变,更以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将西方理论范式与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相融合,开创性地聚焦农村金融体系创新与集体经济转型研究。
入职以来,李英飞积极融入学院社会学与人类学系团队建设,参与学术调研和河北乐亭、贵州榕江等地教授工作站工作。通过在浙江、吉林等地长期跟踪调研,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该期刊是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顶尖平台,代表国内社科研究的最高水平,为推动我院社会学研究迈向更高水平贡献力量。
在同事们的印象中,李英飞始终保持着社会学人特有的专注气质。经过他的办公室时常能看到他埋首书堆的身影,背后整墙的文献资料仿佛无声注解着学者的治学生态。
学院生活:融入集体,丰富文化活动
在教学与科研之外,李英飞也积极参与学院的各类文化与体育活动,与同事和学生共同营造了温暖且充满活力的学院氛围。他不仅是课堂上的严谨学者,也是学院生活中的活跃成员。
从课堂到田野,从科研到实践,李英飞始终坚持“学术与社会并重,教学与成长同行”的理念。他不仅在学术领域不断探索,还用心培养每一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未来,他将继续深耕社会学领域,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图文/社会学与人类学系教工党支部 编辑/王树远 责任编辑/林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