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爱思唯尔(Elsevier)发布了2024“中国高被引学者”(Highly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农政与发展”团队叶敬忠教授、汪淳玉教授、刘娟副教授登榜,入选社会学领域榜单。其中,叶敬忠教授、汪淳玉教授自2020年起已连续五年上榜,刘娟副教授继2023年首次入选后,今年再度上榜。
爱思唯尔发布的“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旨在系统性地展示中国科研领域的人才分布现状,精准呈现各机构、高校优势学科构成及学术影响力,以及在关键技术研究和各重点领域的顶尖人才。此榜单以全球权威的引文与索引数据库Scopus作为中国学者科研成果的统计来源,主要统计署名为中国(大陆)机构且现职工作单位在中国的学者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科研成果。上榜学者需同时满足收录文献数量、被收录文献总被引次数、至少有一篇全球前1%高被引文献或学者发文整体FWCI(领域权重引用影响力)高于1等条件。
2024“中国高被引学者”上榜共计6388人,来自547所高校、企业及科研机构,覆盖了教育部10个学科领域、83个一级学科。叶敬忠、汪淳玉、刘娟三位学者位列的社会学学科榜单,2024年共有22位学者上榜,分别来自复旦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大学、东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纽约大学、暨南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昆山杜克大学等高校。
【图文/刘晓洁 编辑/杜丽娟 审核/吴惠芳】
【三位学者简介】
叶敬忠,国家级人才计划特聘教授,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亚洲农村社会学会会长,国际著名期刊《Journal of Peasant Studies》(联合)主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研究领域包括国家发展与农政变迁、发展干预与社会转型、劳动力流动与留守人口、小农农业与土地制度、农村教育与社会问题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与转型研究”。发表中英文论文200余篇,出版中文专著、英文著作、译著多部。作为第一完成人,两次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两次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两次获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连续5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此外,还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1次、三等奖1次,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次;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九届青年教师奖、宝钢优秀教师奖、国家林业局优秀专家称号等。
汪淳玉,2020-2024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社会政策与发展研究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村转型与农政变迁研究,主持国家级课题,在《开放时代》《妇女研究论丛》《中国农村经济》《Journal of Peasant Studies》《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Agriculture and Human Values》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译作有《遭遇发展》《农政变迁的阶级动力》《发展社会学》(即将出版)等。分别获第七届、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二等奖;北京市第十届、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等奖励。
刘娟,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引进优秀人才,美国康奈尔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政治生态学与环境社会研究、农政与发展研究。主持联合国“中国社会性别研究与倡导基金”(UN-CGF)项目、Balzan/Holberg Prize支持国际合作项目,参与欧洲研究委员会(ERC)重大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研究论文发表于《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Journal of Peasant Studies》等高水平期刊上。合作出版《农民视角的乡村振兴》(全2册),产生广泛影响。研究成果获多项省部级奖励,参与撰写的政策建议获中央领导批示。长期参与“农政与发展”系列讲座组织工作,发起组织“生态·人文·社会”学术交流与行动网络系列活动,目前任社会政策与发展研究系副系主任、发展研究方向硕博研究生及留学生项目协调人,兼任《World Development》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