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动态

“农政与发展”系列讲座第十二讲:农政变迁中的社会性别

发布时间:2012/05/27  点击量:

劳动创造着人类世界,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一些劳动被忽视,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报酬,例如照顾老人、抚育孩子、汲水担柴、操持家务等等,这些无酬劳动不仅提供生活必须的各种资源并且保证了整个社会劳动力的生产与再生产。社会性别造成的分工体系使绝大部分的无酬劳动由妇女来承担,当新自由主义主导的农政变迁取消了各种社会政策对家庭的外部支持,而又不断迫使妇女为维持家庭生计而外出寻找工作时,这种维持社会劳动力生产与再生产的无酬劳动便因为缺乏外部资源投入和劳动力投入而难以为继。社会变迁及其后果使我们必须注意到过去被忽视的那些无酬劳动的价值与意义,必须关注这种变迁对社会性别带来的影响。524日下午,来自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沙赫拉·拉扎维博士为我们带来的这一期“农政与发展”讲座主题正是从社会性别的视角来看待农政变迁的影响,关注妇女的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

拉扎维博士首先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考察了家庭在经济中的角色功能和有酬劳动与无酬劳动的区别。在整个社会生产与再生产体系中,家庭不仅仅是消费者,同时也是社会劳动力的供给者,通过实现社会劳动力生产与再生产维持着整个经济体系的正常循环运转。然而在现实中,那些参与市场循环的商品与服务能够获得报酬并被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成为GDP的一部分;而那些家庭内部的家务劳动和对家庭成员的照料却因为不能直接参与市场因而无法获得报酬,也不被计入到GDP的核算体系中去。无论是自由主义经济学还是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都将关注目光集中于商品生产与价值生产领域而忽视了这种不参与市场交换并获得价值的非商品化的劳动,两个学派都潜在地假设非商品化的劳动会随着经济发展与现代化而逐渐消失,然而现实却告诉我们,无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高度发达的经济体制中,非商品化领域在经济发展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份额。

引入性别视角分析之后,我们会发现,非商品化劳动是一个高度女性化和性别不平等的领域,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妇女承担的无酬劳动时间都要远远多于男性,尤其是处在社会下层阶级的妇女所承担的无酬劳动更为繁重。拉扎维博士指出,所有的人——无论是老人、儿童,体弱者还是成年人——都需要得到照料,家庭照料通过人力资本的培养与劳动力的再生产推动经济增长,因此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然而,从事照料工作的家庭领域并不能够实现自我平衡,这一非商品化领域同样需要来自其他部门的各种支持与投入,包括收入、生活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新自由主义推动下的变迁与经济结构重组中,欧洲与拉美的许多国家通过压缩公共福利开支而将负担转移给家庭,使无酬劳动失去了外部资源的支持;于此相对,亚洲金融危机后的韩国和中国则通过对社会福利与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来维持非商品化领域,并作为反经济政策来维持经济发展的活力,培养人力资本。随着越来越多的男性劳动力离开家庭而外出务工,家庭劳动同不断女性化的农业生产和多元化生计之间的冲突与矛盾给非商品化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并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这些问题既包括发展方面的农业与非农业能否协调发展,也包括社会方面的农村人口能否获得生产与再生产的外部资源支持,以及性别方面的女性和男性如何在面对参与市场有酬劳动的机会和作为家庭责任的无酬劳动时如何区别定位。

拉扎维博士的精彩演讲为大家揭示了被遮蔽在商品化领域背后、隐藏在家庭内部的无酬劳动及其中所表现出的性别不平等,以及在新自由主义导向下的农政变迁对家庭领域和承担无酬劳动的女性所带来的压力。

演讲结束后,听众们踊跃提问,大家就如何实现对无酬劳动的计量与显化,中国的农业女性化能否改变中国农村传统的社会性别,技术进步对妇女的影响以及如何实现更加公平的性别分工等话题同拉扎维博士进行了互动交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