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
发布时间:2016/11/16 点击量:3150 来源:人文与发展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科的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农村发展与管理于2003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2007年获批为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2011年公共管理学获批为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019年获批设立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目前,本学科拥有专任教师62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28人;博士生导师28人、硕士生导师13人。专任教师中82%具有博士学位,79%有海外经历,师资队伍具有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背景。
本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下设六个人才培养方向,其中农村发展与管理、社会保障及土地资源管理(公共管理学科下设的土地资源管理二级学科由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管理,本介绍不涉及)三个培养方向优势明显,具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和较大的影响力。
1. 农村发展与管理(硕博)
培养的大批国内外博士、硕士研究生在以下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并为国家的“一带一路”、“走出去”、“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全球发展做出贡献。一是国际发展与非洲发展研究,涉及国际发展话语体系、中国及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发展与世界发展格局的关系、以及中国自身的发展规律如何体现在其对外援助中等主题。二是农村技术与制度创新研究,涉及农村转型中的人口流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农业技术的转化与应用、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中的伦理与规制、公共治理机制研究。三是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涉及区域发展、生态保护、小规模农户的可持续农业等研究。四是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涉及对乡村振兴中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等方面的振兴实践以及治理机制的研究。
2. 社会保障(硕博)
扶贫与社会救助的研究有突出成果,在福利制度理论研究方面有创新;以预期受益人群的意愿和评价为基础,为扶贫政策及社会保障政策提出建议,多次获国家领导人批示,成为国家扶贫和农村社会政策的重要智库。研究主题包括: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农民工和特殊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政策及其实施、扶贫路径与扶贫治理等方面的研究。重点问题包括:扶贫和主要社会保障政策研究,多元福利视角下不同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研究、农民工等特殊群体的社会保障政策研究。培养的学生将在上述领域做出贡献。
3. 行政管理(硕)
公共行政的社会建构、行政领导伦理、食品安全治理等研究有特色成果。侧重于农业和食品生物技术研发和商业化决策的公共行政伦理和食品安全治理研究,以及公众参与公共决策的机制和社会组织研究等。培养的学生将在上述领域做出贡献。
4. 教育经济与管理(硕)
关注高等农林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聚焦农林高校改革与发展、现代大学制度与农林高校治理、社会经济发展与农林高校转型、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建设路径等宏观问题开展比较、实证及政策研究;围绕学生发展与院校影响力评价、实践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学科发展与学科生态建设、学术制度建设与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等中观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同时开展深入、有特色的院校研究,为学校改革发展服务。培养的学生将在上述领域做出贡献。
5.国际发展政策与治理(硕博)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中国在科技创新、制造业、减贫、农业发展、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效,中国发展经验被认为是可以分享给其他发展中国家,同时随着中国政府更加注重对国际多边机构、中国倡议的新型国际合作机制以及其他渠道和形式的国际发展的资金和资源支持,中国在国际发展场域的影响力在日益上升,为了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求,特设立国际发展政策与治理二级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国别发展政策与比较、国际发展合作治理和全球农业合作治理。
本学科博士研究生招生实行申请考核制选拔录取。
本学科农村发展与管理方向同时招收全英文教学的留学生。
导师简介:https://mp.weixin.qq.com/s/0PAp4k3s6jDAQc56ppR-L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