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动态

【农政与发展】系列讲座70讲:再论农政问题——回顾与展望

发布时间:2019/01/22  点击量:

2016年4月7日,加拿大特伦特大学国际发展研究系教授阿伽•哈龙•阿克拉姆-洛迪教授受邀做客“农政与发展”系列讲座,以“再论农政问题:回顾与展望”为题,与校内外师生、学者讨论了古典农政问题和当代的农政问题以及对中国社会的意义。

哈龙教授回顾了古典农政问题的内涵。古典农政问题的实质是在探究资本主义在起源过程中对农业的改造,包括农业对资本主义起源的作用。此问题涉及到三位关键人物:马克思、列宁与考茨基,他们对这一问题的解答截然不同。马克思将英国的圈地运动作为资本主义起源的经典案例,并将土地转化为商品、农民转变为雇佣工人作为资本主义起源的两个条件,即“原始积累”。而列宁与考茨基则更注重市场的力量。一旦原始积累得以发生,农民的分化则通过日常的、一般的、不完善的市场运作开始了。同时,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让生存资料变成了商品,终结了农村制造业和农业耕作之间的关系。市场的力量使农民逐渐分化为两个类型,一类实现了为市场、为积累、为扩大再生产而生产,成为资本主义农场主,而另一类则被排挤出农业生产领域,沦为雇佣工人或不得不出卖部分劳动力以维持家庭再生产。

哈龙教授讲述了当代农政问题。当代农政问题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建立和发展的前提下,为什么农业没有发生(完全的)资主义转型。拜尔斯和伯恩斯坦之间的长期对话反映出这一问题至今仍未有定论。拜尔斯分析了不同国家(如美国、英国、普鲁士和东南亚诸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不同方式,发现了前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可能会被资本主义体系整合并保留下来。而伯恩斯坦认为,资本主义确实已经不再需要通过改造农业来获得资本(即农政问题中的资本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当代农政问题的重点是农民如何才能被资本主义生产体系所吸纳的问题,即农政问题中的劳动力问题。伯恩斯坦将当代农政问题区分为生产、积累和政治三个方面。生产方面主要考察资产的分化、劳动力商品化的范围以及技术变迁;积累方面主要考察农业积累后的再投资,以及再投资对非农领域的影响;政治方面包含了农民组织、正式的和农民的日常政治。可以说,当代农政问题可以被视为一个分析框架,试图探讨农村地区的生产、积累和政治的变化或者不变,以及这种变化或不变以怎样的方式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或对此并无影响。

哈龙教授指出了自己的观点与伯恩斯坦的主要分歧。伯恩斯坦关心的是如何让农民作为雇佣工人进入资本主义生产体系,而哈龙教授认为农民的生产方式仍然重要,并且已经被资本主义的生产体系所接纳,资本主义农业和小农农业将长期并存。如果这两者之间能形成有效的互动和链接,则社会变迁会朝向有利于穷人的方向发展(如越南),而如果两者完全隔离,则会出现持续的穷困和经济停滞现象(如肯尼亚)。哈龙教授坚信,并不是只有工业资本主义的农业体系才能养活世界,生态农业和粮食主权才是以后的方向与出路。

哈龙教授还就原始积累、市场、去商品化、粮食安全、土地攫取等问题与参会师生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汪淳玉 整理、邵念念 编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