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动态

【农政与发展】系列讲座第68讲:东亚与东南亚小农顽强存续之谜

发布时间:2019/05/31  点击量:

2015年12月3日,新加坡国立大学地理学教授乔纳森·里格受邀做客“农政与发展”系列讲座,他带着最新的研究成果,为听众们层层解开社会经济转型背景之下东亚与东南亚小农如何能够顽强存续的谜团,并与在场的校内外师生共同探讨了东亚小规模农业面临的可能性未来。

里格教授以他在东南亚的经验研究为例,引导听众走进谜团:在农村经济发生重大变迁的背景之下,农耕在农村生计的维系中日益失去重要性,然而仍有相当比例的农户并没有放弃土地。就全球北方国家的经验之谈,认为在农村外出务工者的工资、非农部门增长等因素的推动下农场数量减少,农场规模扩大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但实际并未在东南亚发生,这些小规模土地持有者依然顽强地存续着,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主流的文化逻辑或者发展逻辑的解释性论断至今是否仍然适用?

在解开这个谜团之前,里格教授先通过区分几个术语的侧重点与定义,包括家庭农场和家庭农民(Family farm and family farmer)、小农农场和农夫(Peasant farm and peasant cultivator)、小农场和小农场主(Small farm and small farmer)、小规模土地和小土地持有者(Smallholding and smallholder),以更加清晰地界定小规模土地持有者:耕地面积有限,一般低于2公顷;生存和为市场而耕作的动机并存,绝大多数的劳动由家庭(或家户)成员提供。他通过区分三种不同形态的农村,引导听众重新思考城乡关系、城乡互动以及小规模土地持有者在亚洲现代化进程中的角色。

里格教授还对东亚发展中国家小规模土地和小土地持有者的地位与存续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数据对比,他指出,东亚和东南亚有着最小规模的农场以及最大比例的少于2公顷土地的持有者,小规模土地持有者不仅存续着,而且规模变得越来越小,并逐渐分散化,而看似下降的农业生产力也成为一些农业经济学家主张扩大农场规模的主要攻讦点。

在对小土地持有者作出界定并对其在亚洲发展过程的地位与存续问题进行分析之后,里格教授再次引导听众们回到最初的谜团,他从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可持续生计三种不同的框架分别阐述了对东亚和东南亚的小规模土地持有者顽强存续的原因。里格教授从东南亚和东亚后发资本主义背景下的不确定性角度给出了解释,他认为非农领域工作类型的不稳定性促使农户们继续持有小规模土地。

最后,里格教授再次抛出问题:在过去的道义经济已被严重侵蚀,而国家承诺的新安全网并未建立起来的不确定性时期,东亚小规模农业的未来又是如何?他提出农场发展可能出现的四种截然不同的未来作为回答,但他也相信,也许我们根本想象不到的未来,农民们会创造性地实现它。

演讲结束之后,听众们踊跃提问,大家就土地政策的农村偏向、人口政策对土地规模的影响、可转让性对社会安全网的影响、小规模的数量界定、推动小规模土地持有者命运的关键因素等问题同里格教授进行了互动交流。

 整理/陈诺  编审/邵念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