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动态

【农政与发展】系列讲座82讲:恰亚诺夫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和国家

发布时间:2020/09/22  点击量:

2018年5月5日,俄罗斯联邦总统国民经济与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农业研究中心主任亚历山大•尼库林教授做客“农政与发展”系列讲座,以“恰亚诺夫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和国家”为题与师生对话,回应了当前讨论乡村振兴的路径和机制的主要关切。

讲座中,尼库林教授比较了马克思主义和恰亚诺夫学派在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农民分化中的不同观点,着重强调了两者的相同相通之处,并指出我们不仅要振兴乡村,也需要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与恰亚诺夫学派中有关农村发展的精华思想。

尼库林教授的演讲以时间为线索,讲述了从俄国革命到休克疗法之前的俄罗斯历史,贯穿始终的是马克思主义和恰亚诺夫学派之间关于农村社会转型的争论。他的演讲分为农民和俄国革命,现代化议题:大还是小?集体还是私有,农民分化,农民组织,处在集体农庄和合作社之间的农民,苏联集体农庄的模型等六个部分。

他首先回顾了农民在俄国革命中的贡献。在俄国革命之后,农民获得了土地和自治权,但农民单独组建政治政党的诉求被压制了。革命之后的俄国面临一个问题:如何在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实现现代化和工业化?尼库林教授提供了一个非常简洁有效的沙漏模型,展示了当时存在的四种争议:马克思主义者倾向于国家控制下的集体大农场;自由主义者倾向于市场控制下的私有农场,无论大小;保守主义者倾向于传统公社控制下的私人小农场;恰亚诺夫学派倾向于国家控制下、市场条件中的小农场和集体农场(或合作社)。

尼库林教授分析了与现代化进程有关的另一个问题:农民的分化。在这一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和恰亚诺夫学派出现了分歧。教条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农民必然出现两极分化,形成农业资本家和农民无产者两大对立的阵营。恰亚诺夫学派认为,这两个社会阶层在农村社会都属于少数,大多数的中农是介于两者之间。中农的发展和合作才是农村社会转型的关键。就农民的组织问题而言,历史上俄国农民曾经有过多种合作组织,但在斯大林治下的苏联,绝大多数合作组织都被关停,只留有消费合作社。恰亚诺夫本人也在盛年时就被迫害,无法继续关于合作化道路的探索,无法继续寻求大和小、集体和私有之间的关系。

尼库林教授用自己的案例模型展示了他所看到的集体农庄中大和小、集体和私有之间的交换和平衡。苏联的集体农庄能够勉强运行下去,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农业工人的“偷盗”行为和农民家庭之间的非正式物物交换。因为如果没有这种非正式经济,集体农庄的计划无法完成,农场工人甚至都不能正常出工。但在教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很多地方都明令禁止集体农庄中“大”生产和“小”生产之间的资源交换。

恰亚诺夫认为,农民经济体系更有产出、更有利可图的运作,需要特殊的强大的合作体系。这种合作体系既能服务于农民的利益,又能和国家/政党体系合作。尼库林教授对这样的观点表示赞同。他期待重拾恰亚诺夫的理念,改造苏联农业。但苏联时代已经摧毁了小农的根基,休克疗法更让俄罗斯的农业完全走上了自由主义的市场化道路。

演讲的最后,尼库林教授和与会学者们畅谈了农民的自主性、土地产权、合作社、斯托雷平改革等问题。


【汪淳玉 整理、邵念念 罗邱薇 编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