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动态

我院成功举办“中国农村发展高层论坛(2021):乡村建设与发展分论坛”

发布时间:2021/12/29  点击量:

12月20日,中国农村发展学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在北京共同主办了“中国农村发展高层论坛(2021)-聚焦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此次高层论坛设置了六个分论坛:反贫困战略转型、乡村治理、乡村产业振兴、城乡融合发展、乡村建设与发展、乡村规划与建设。

20日下午,由我院承办的“中国农村发展高层论坛(2021):乡村建设与发展分论坛”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顺利举办。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王先明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王春光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仝志辉教授、云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赵鸭桥教授、我院李小云教授、副院长吴慧芳教授、齐顾波教授、董强副教授、徐进副教授参与了此次分论坛。近200名关注乡村建设与发展的社会人士线上参会。

 

分论坛由齐顾波教授主持,吴惠芳副院长致辞。她主要介绍了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的院情,特别是在乡村建设方面的实践模式与特色,同时预祝此次研讨会圆满成功。

在会议主旨发言环节,王先明教授、王春光研究员、仝志辉教授、赵鸭桥教授、董强副教授、徐进副教授依次作了主旨发言。

王先明教授分享的主题是《新农村建设思想的历史进程与时代性超越》。他以纵深的历史视野对百年来“新农村建设”思想的演进做了系统性梳理,并提炼出“民生诉求”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他指出,“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乡村”已成为新农村建设思想的时代内涵。王春光研究员分享的题目是《乡村建设与村民主体性培育》。他首先对乡村建设的意义进行了反思,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乡村建设是什么性质的行动。通过对乡村建设案例的四种类型(村庄自我建设类型、政府直接打造类型、政府间接打造类型、社会组织打造类型)的考察,他认为普通村民缺乏主体性,随后提出了如何在乡村建设中培育农民的主体性。仝志辉教授分享的题目是《乡村建设与强化集体村社制》。他认为乡村建设的开展需要强有力的村庄主体,村庄主体需要适宜的村庄制度建设。集体村社制能够加强集体积累、培养管理精英、增强内部资源动员能力。强化集体村社制需要培育带头人、打通村社内部的各种治理关系、始终把强化集体作为基本点、注重集体和村民两个主体性以及二者间的制度连结。赵鸭桥教授分享的题目是《建设一个可生活美生活的乡村》。他指出当前农村的“不可居住”和城乡差距扩大等问题促使了必须要振兴乡村。随后,他提出了乡村应该要实现“可生活”和“美生活”。“可生活”乡村的建设目标是要满足村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不需要村民背井离乡到城市打工。而“美生活”乡村的建设目标是能吸引城里人到乡村生活,把乡村生活作为一种追求。董强副教授分享的题目是《乡村建设下的村庄秩序重建》。他以云南河边实验为例,分析了基层政府和社会力量在进行互补型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村庄内部秩序是否受到冲击以及如何适应这一冲击的。非组织化的合作并非是社会力量的“有心”推动,但是却嵌入到了村庄的秩序中。徐进副教授发言题目是《人才回乡:乡村振兴的现代性困惑》。她以昆明实验中乡村CEO的实践叙事呈现乡村人才的实际景观,展示了“知识”回乡所遭遇到的各种困惑。在此基础之上讨论了乡村人才的历史三重叙事:粘土、离土、归土。

论坛的最后,中国农业大学文科讲席教授李小云进行了会议总结发言。他指出各位专家从历史学、社会学和乡村建设实践等维度,向我们呈现了一场多姿多彩的学术和实践景观,同时我们也应当发现乡村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今天的政治、经济、社会的语境已全然不同于上个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这是一个全新的语境。在新的语境下研究乡村发展问题和实践乡村发展问题与过去相比有很大的不同。


【图文供稿/董强  责任编辑/杜丽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