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动态

社会学与人类学系举办“口述史与社会学研究:理论与实践”讲座

发布时间:2021/07/10  点击量:

为了给我院学子传授田野研究中做口述史的相关知识,我院社会学与人类学系特别邀请了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孟庆延开设专题讲座。讲座于6月28日上午在第一教学楼215教室进行,由社会学与人类学系李英飞副教授主持,社会学与人类学系数十名本科生、研究生参加讲座。

孟庆延副教授的讲座内容分为三个模块——口述史的发展、应用以及意义。在“发展”模块中,孟庆延副教授介绍了口述史的概念与源起,指出口述史是一种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方法,本是历史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手段与资料。从学科的角度来看,其在中西方源远流长的文化脉络里生生不息,此后通过一代代学者的探索和改良,口述史在社会学和人类学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多,并成为我们“走出书斋,走进田野”的指导思想。当我们在应用“口述史”时要明白,与传统文献史料法不同,口述史方法增加了一个新的变量,即受访者——情境的亲历者和讲述者,这使得我们在认识、分析社会现象之外还要着重处理自己与受访者群体、自己与当下社会情境的关系,以及正确看待受访者与情境的关系。在操作的具体细节方面,孟庆延副教授着重讲了进入田野前的准备和进入田野后的实践。首先是态度问题,研究人员应始终以一种客观的第三视角接触并融入到当地生活或人群中,与受访者相处应该循序渐进,先培养好感,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逐渐适应、理解并运用当地的语言符号系统,为之后主题的推进打下基础;正式访谈中,不要询问诸如“你幸福吗”的空泛问题,尽量具体而在受访者可接受范围之内。可以通过文字记录或录音的形式对内容进行整理,对受访者回答内容不设限但要注意整体话题的引导。要明白受访者的记忆也不一定准确清晰,信息的有效性待进一步推敲。从意义来看,除开本身具有的记录历史、风土人情的作用,口述史还能够帮助我们更进一步观察到社会现象的轮廓,补充了不同视角对问题的见解。研究人员和受访者之间的互动更是体现了社会对不同人群的人文关怀,它让每一个人都更意识到自己作为个体存在的价值和独特性以及作为群体组成的从众和普遍性,最终完成人格的完整认知和社会的全貌认知。正如孟庆延副教授说的一样,把一个人的故事讲好,重视质大于量,就尤为重要了。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孟庆延副教授的讲解中逐渐明白了怎么做口述史以及如何看待口述史,受益匪浅。不少同学积极提问,深入交流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今后,社会学与人类学系将进一步开展类似活动,丰富教学资源,入主流、办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撰稿/张雨箫  摄影/王佳瑶  责任编辑王树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