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动态

我院公共管理与发展系“新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系列讲座”第十一讲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2/12/20  点击量:

12月9日晚,由我院公共管理与发展系乡村建设实践与研究团队发起的“新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系列讲座”秋季学期第三讲(总第11讲)以线上会议方式举行。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秘书长陈红涛受邀作了“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更名后的转型思考”主题讲座。董强教授主持此次讲座。近百名校内外师生线上参与了此次讲座。

陈红涛秘书长指出“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成为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的新宗旨。这一宗旨源于名誉会长李先念在立会之初题写的“扶贫济困、共同富裕”。他从机构的两次更名的历史节点谈到机构背后的转型升级。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在历史上经历了两次更名。第一次更名在1990年,成立于1989年的中国贫困地区发展基金会更名为中国扶贫基金会。第二次更名在2022年,中国扶贫基金会更名为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对于如何实现机构的转型,他重点介绍了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社会需求(问题)解决模式,即沿着“发现社会需求(项目目标)、提出解决方案(设计项目)、整合社会资源(传播、筹资)、推广项目模式(项目实施、影响力建设)”这一系统逻辑展开,具体包括:一个转变、两个过渡、三个更加注重、四点工作原则、五个国内业务方向、六个国际业务。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转型后将所有的项目目标提升到欠发达地区低收入群体从“有”到“好”的需求。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通过升级、创新、研发等方式实现这一目标提升。其中创新宜居家园项目,支持乡村环境改善,同时研发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丰富乡村产业形态。为了适应这样的目标转变,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需要将项目形式和项目执行方式加以过渡调整,项目形式从“以援助型项目为主”过渡为“以综合型发展为主”,执行方式从“以自执行为主”过渡为“自执行+专业第三方合作”。同时在项目设计方面,将体现“三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公益项目的多维社会效益、更加注重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受助对象内生能力建设。陈红涛秘书长以“百美村庄”项目(原“百美村宿”项目)为例,具体阐释了项目设计“三个更加注重”的具体内涵。在四项工作原则的牵引下,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将欠发达地区的乡村和16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作为重点工作区域。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将注重项目和资源的可持续性。未来将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筹款模式,尤其重视月捐模式。同时也将注重项目的示范性,将重点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项目。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未来将更加重视发挥自身桥梁、平台、纽带的作用,吸引更多主体参与乡村振兴。机构未来的业务方向,主要为“五个国内业务方向”和“六个国际业务”。国内业务将围绕产业发展、人才发展、乡村建设、乡村社会事业、社会动员五个方面展开。国际业务将聚焦六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消除贫困、零饥饿、健康福祉、优质教育、清洁饮水、体面教育)来开展相关工作。

董强教授感谢陈红涛秘书长的精彩分享。他谈到,陈红涛秘书长基于实践维度,清晰地呈现了对于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转型升级的思考。回顾两次更名,可以看到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对乡村的“发展”坚守与回归,这其实就是一种现代化视角的发展观。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始终聚焦于被现代化列车甩到后面的边缘弱势群体(贫困群体、低收入群体)。转型升级的背后仍旧是对这一群体的关怀和支持。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基于在社会事业和乡村发展领域开展工作,这与政府形成了很好的互补和协作关系。

在提问阶段,与会师生积极提出问题。陈红涛秘书长就童伴妈妈项目的实施、项目绩效评估的变化、农业社会化项目开展方式、未来的国际业务战略与支持体系等问题做了解答。

【图文供稿/公共管理与发展系  责任编辑/王树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