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动态

国际视域下的中国非营利部门系列学术讲座第二讲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2/12/28  点击量:

12月26日晚,由我院公共管理与发展系与国际非营利领域SSCI期刊Nonprofit Management & Leadership(NML)共同发起的国际视域下的中国非营利部门系列学术讲座第二讲在线举行。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助理教授叶士华受邀作了“中国基金会财务可持续的影响因素分析——兼谈非营利组织研究的数据挖掘与深耕”的学术报告。我院董强教授主持本次讲座。近百名校内外师生参与此次线上讲座。

叶士华老师以2021年在Nonprofit Management & Leadership上发表的论文介绍了中国基金会在实现财务可持续方面的影响因素。她指出,之所以能够形成此项研究成果,主要是缘于以下方面的积累:首先是来自一线社会组织对于财务可持续的高度关注;其次是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对于社会组织财务可持续的丰富研究成果以及国内学者缺少从组织管理的视角关注财务问题;最后是开展此项研究可以得到中国基金会研究基础数据库(RICF)的数据支撑。

基于上述研究起点,叶士华老师讲述了研究过程。她谈到,在研究定位方面,现有的英文文献和国内行业报告肯定了社会组织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所做的贡献,间接证明了研究社会组织管理机制可持续性对于实践的意义。但是现有研究对于可持续性的概念界定非常模糊。虽然已有国际学者将社会组织财务可持续性进行了测量,但后续没有跟进使用该测量方法。为了更好地与国际研究接轨,此项研究主要从组织管理的视角展开,试图运用中国数据检验国际通用理论。在研究框架方面,因为中国基金会研究基础数据库的数据变量有限且不可补充导致几易其稿,最终重新找准文章定位以及强调对理论的贡献。在研究方法方面,通过对因变量的处理,将社会组织财务可持续性界定为短期和长期两类,提升了研究的亮点。在研究的讨论方面,该研究侧重对研究结果的扩展性探讨,主要包括可能导致研究结果与研究假设、常识不一致的原因。比如,任务导向的特点可能导致国家级社会组织比省级社会组织更难实现财务可持续;《慈善法》对慈善活动支出占比的规定导致公募组织比非公募组织更难实现可持续;质量信号理论而非交易成本理论能够更好解释行政成本越高的机构越有可能实现财务可持续的现象。

叶士华老师同时分享了如何选择国际期刊进行投稿的经验。她认为,要准确把握研究论文和期刊的契合度。她对非营利组织研究三大顶刊NVSQ、NML、VOLUNTAS的刊文特点进行了讲解。无论哪本学术刊物,审稿人都会看重关注论文的理论贡献和研究方法,并从多个维度向作者提出论文不完美之处,以促进作者能够更好地完善论文。在此基础之上,叶士华老师就青年学者如何在非营利研究领域深耕分享了观点。青年学者应当找准感兴趣的领域,并大量阅读不同学科文献来培养对社会组织研究的敏锐度。青年学者可以尝试自己建立数据库,或者利用可得的二手数据开展研究。在具体的研究成果发表方面,要采用不同的写作方式以适应中文和英文期刊的不同风格。

董强教授感谢叶士华老师系统分享了一项研究从起始点到最后成果发表的历程。这样全过程的研究经历对于参加讲座的青年学生和青年学者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国际期刊的研究成果是如何完成的。NML副主编、罗格斯大学副教授陆家欢对NML期刊的学术活动、投稿、论文评审等工作做了简要介绍。他从SSCI期刊编辑的角度强调中国学者撰写英文论文时不应止步于单纯讲述中国故事,而要基于中国的案例与现有理论进行对话。在提问阶段,叶士华老师就青年学者如何拓宽兴趣?如何有意识地寻找学术兴趣点?研究生该通过何种方式来使用数据库?如何开展定性研究?非营利组织研究的前景如何?哪些因素影响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回答。

【图文供稿/公共管理与发展系  责任编辑/王树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