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动态

国际视域下的中国非营利部门系列学术讲座第四讲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3/05/09  点击量:

5月6日晚,我院公共管理与发展系与Nonprofit Management & Leadership(NML)期刊共同发起的国际视域下的中国非营利部门系列学术讲座第四讲在线顺利举行。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社会政策博士候选人周帅受邀作了“中国公益慈善领域透明度建设:从组织到项目”的学术报告。我院董强教授主持本次讲座。NML副主编、罗格斯大学副教授陆家欢及七十余名校内外师生参与此次讲座。

周帅首先介绍了中国公益慈善领域透明度建设的背景。他谈到,中国公益慈善行业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发展迅猛,但也面临着公信力困境。政府、行业性组织以及知名公益人士都对行业的透明度建设做出了相应的努力。既有研究从不同层面对透明度建设进行了讨论。基于此,周帅分享了中国慈善基金会的信息披露的研究成果。该研究从社会网络的理论视角出发,旨在回答慈善基金会的透明度建设为何如此缓慢的问题。采用中国基金会研究基础数据库(RICF)以及中国基金会中心网中基透明指数(FTI)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在理事连锁网络中,网络规模越大或者占据中介网络位置的基金会更有可能实施信息披露,拥有政治关联的基金会披露的信息较少。与非公募基金会相比,网络位置效应在公募基金会中更突出。而且,政治关联与两类基金会的透明度都呈负相关。上述发现可推断出以下的结论:理事连锁网络能够促进透明公益发展,过度的政治关联不利于透明公益发展。此外,组织特征、理事会、财务、环境等因素也可能影响透明公益。

周帅随后以腾讯乐捐平台的公益筹款项目为例,探讨了公益募捐项目的透明度建设以及项目信息披露和募捐绩效的相互作用。有如下的研究发现:在网络募捐情境中,项目的信息披露存在较为明显的路径依赖现象,募捐绩效能够影响项目在执行和结项期间的信息披露,且公募组织和非公募组织在项目信息披露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最后,周帅提出了公益组织透明度建设未来的研究方向。首先,关注利益相关方对公益慈善组织信息披露质量和透明度的感知以及介入。其次,从公益慈善组织内部来审视信息生产和披露的动态过程及组织策略。再次,剖析透明公益的制度化过程及其与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中透明度运动的关系。最后,关注透明度的负面影响以及非预期性后果。

周帅还分享了国际期刊学术论文的写作和发表经验。他认为研究课题需要回应公益慈善领域的关键问题和挑战,并识别现有文献尚未有效回答的学术议题,从而构思可行的分析框架。他建议要养成阅读中英文学术期刊的习惯,模仿学习顶刊论文的写作风格,在写作中进一步提升研究议题。他给出了关于发表方面的建议:汲取同行意见来修改初稿,根据期刊刊文风格以及对文章的要求来选择投稿期刊,基于匿名评审专家的意见认真修改论文,通过反复修改来提升文章质量以及研究能力。

讲座的最后环节,董强教授感谢周帅此次对中国公益慈善领域透明度建设的学术分享。董强教授从“家丑不可外扬”的文化传统以及公益慈善组织在信息分享方面存在着模糊边界等角度分析了可能造成透明度建设迟缓的原因。他认为,中国公益慈善领域透明度提升并没有在《慈善法》和行业内透明平台建设下实现突破,由此可以发现其中可能面临着复杂的制约因素。另外,他指出,小型组织缺乏足够的专业人员和精力开展透明度的工作。

在问答环节,周帅就如何在英文论文写作中提升理论部分的高度?如何搭建分析框架?如何开展募捐项目信息的爬虫及编码过程?透明高的公益慈善组织是否更容易筹集资金以及赢得社会信任?公众对公开信息的误读是否会影响公益慈善组织的声誉?公益慈善组织如何解决被公众误读的挑战?等问题进行了解答。

【图文供稿/公共管理与发展系  责任编辑/王树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