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易县 初识田野 | 我院2022级农村认知体验课圆满结课
发布时间:2023/09/12 点击量:
9月10日,我院2022级农村认知体验课圆满结课,同学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安全返回学校。
在凌云册乡的五天时间里,带队老师和同学们分专业进入龙湾头村、解村、辛庄村、黄山村、东邵新村、大方村等六个村庄,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成小组、合作分工,入户调研、入场考察,下田体验、晨读晨练。实践小队的师生与村民同吃同住,深入感受乡村生活,体验农民情感,感知乡土中国。
9月9日下午,全体师生齐聚在解村完成了农村认知体验课的结课仪式。近日,凌云册乡秋雨绵延,但同学们的热情不减,早早就来到了解村文化广场进行彩排和准备。
在一个多小时的汇报演出中,同学们将自己这几天在乡村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融入节目表演,人发青年心中浓烈的情感,通过优美的歌声、活力的舞姿、深情的诵读、精湛的技艺,尽情表达了出来。
开场,来自传播学和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五名同学们一起带来歌舞《勋章》,点燃全场!法学222班带来诗朗诵《扎根乡土深处,逐梦乡村振兴》,挥洒对乡土、对农村的热爱,表达对乡村振兴的期盼!随后,社会221班的歌舞串烧也是看点十足,他们选择了和实践所在村庄生活相贴近的舞曲,将优雅的新疆舞、藏族舞和热情活泼的DJ舞曲结合,为大家献上了一场视听盛宴!社会222班的同学们和村民同台表演了广场舞《朋友的酒》,正是他们扎根乡土、深入体验乡村生活的最好总结。传播222班以东邵新村的李东航书记为原型创编了一部情景剧《乡村振兴之电商风云》,向大家展现了乡村振兴大背景下的农村电商发展,形式新颖,贴近生活;英语221班同学的歌舞《民族风来桃花开》,动作整齐划一,队形变换丰富,随后的节目《不可思议的连结——致辛庄村》将村干部、村民、老师、学生四方相互交融的关系融入到了四连环的魔术表演中;法学221班的诗朗诵《易县风华 乡心永驻》声音清透嘹亮,情感饱满,道出了同学们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决心。最后,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同学们共同呈现节目《热情如夏齐团聚 各族歌舞表寸心》,动听的歌声,激扬的舞步,尽显人发青年的活力和对乡土的深情,为此次结课仪式的表演环节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发展221班的赖颖同学作为学生代表分享了参与农村认知体验课的感受,她表示,自己在五天的实践中重新认知了乡村,也重新认识了专业,既学到了调研的技巧,更与乡村建立起了深刻的连结。当地接待户家中的小女孩也分享了对于农大哥哥姐姐的感谢和对大学生活的向往。
结课仪式上还有一个暖心的环节,在教师节到来之际,学生代表们向各村干部和学院带队的领导老师们送上了表达感谢与敬意的花束,祝愿每一位老师节日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桃李满天下。
我院党委书记林涵作总结讲话,她肯定了同学们五天以来的实践成果,对支持此次认知体验课的凌云册乡领导、各村干部和接待农户表示了感谢。她强调,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号召下,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的学子要牢记使命与嘱托,将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我校科技小院同学的回信中讲的“自找苦吃”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对于此次易县之行,同学们感受颇多。社会221班的俞钦凯同学说:“这次调研的时候我就在想,如果有我们,村子能不能发展的更好?现在的我还不知道结果,也许要到很久以后才知道。村民们热情地招待我们,他们诉说,他们欢喜,在田野地头、鸡鸭棚场、乡间小道,他们一直在书写、创造,就这么消磨时光,就这么放肆大笑,每一个隐秘的故事在乡人的心里不断发酵。我,一介无知者,希望能拥抱这无边的热土。”法学221班的郭鸿业同学表示:“本次实践让我们体验到真实的农民生活,认识到我们平常离农民还是太远。所以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探寻实践法律,把论文写到农村实践中去!”社会222班的邵若霖同学分享道:“在正式调研之前,我所构想的最大困境便在于‘入场’,如何与农民开启对谈?他们是否会积极配合?如何提问才不造成冒犯?但一路走访下来,我们从主干道边的小卖部走到村子深处的人家,所有村民们的热情与纯粹几乎打消了我的所有疑虑。迎接你的是明媚的笑脸、 热络亲切的沟通和几番僵持才能拒绝下来的午饭邀请…… 我想,助力乡村发展的情怀,是切身踏入这里之后才能真正生发的。”
在易县的几天实践生活,短暂到一晃而过,但却给同学们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从红日东升时出发,到日落西方时归家,同学们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眼神探索每一片天空。对于很多同学来说,这次农村认知体验课是实践里程的起点,他们从一开始的“社恐”变成见到村民就打招呼聊两句的“社牛”,从找不到回家的路到村里条条小路了然于心,从期待但稍显惶恐到留恋不舍……祝愿各位人发青年永远保持热情,躬行实践,不断努力,勇攀高峰!
【撰稿/王雨姿 刘天航摄影/尚岳洲 张纭赫责任编辑/王树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