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10月9日,学院2024级新生同学们齐聚三教102,共同开启本次新生研讨课。本讲课程由社会政策与发展研究系系主任陈龙副教授主讲,主题为其社会调查经历“田野的故事:外卖骑手的民族志调查”。
课程伊始,陈龙老师便以社会调查为引,巧妙地为同学们开启了社科研究的大门。他首先指明社会调查的四阶段:定题、计划、实施、总结。而在介绍选题阶段时,他强调:“一个陈述清晰的问题是一个已经解决了一半的问题。”陈老师结合自己的丰富经验,为我们提供了独到的见解和新的思考路径。
在实施阶段,陈龙老师以自己的田野调查经历为例,生动地讲述了前期准备工作的艰辛。他风趣地描述了身份伪装的挑战,如何将“北大”学子变成“大专”生,将“博士”伪装成“保安”,将“读书人”装扮成“无业游民”,以及虚构简历的过程。他的幽默语言和生动描述让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笑声连连,同时对他的讲解也给予了极高的关注。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陈老师不仅传授了知识,更让学习过程变得趣味盎然,深入人心。
随后,陈老师讲述了田间民族志的知识。他究其起源、析其特点,于定性定量中考量,在亲身实践中寻理。他讲民族志的定性,举例社科研究的定量案例,不局限,更益思。陈老师在课件中写道“所谓好的田野,就是长时间的田野浸泡与坚持不懈地记录田野笔记、手机田野资料,最后回到办公室进行整理、分析、讨论和提炼。”
陈龙老师循循善诱,引人入胜,不仅在于他升华了同学们对人文社科的理解,更在于他传授给大家的人生哲理。在大学生活中,大家往往过于追求功利,而忽略了内心真正的追求。然而,探索个人兴趣、实现真正的自我成长,远比单纯追求优异的成绩更为关键。
本讲课程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知识视野,更是一场对心灵的洗礼。安社稷,济苍生,方为人文;重创新,求实践,乃有发展。社科研究不应当是冷冰冰的调研,而应当成为人发学子走进乡野,探索未来的工具,经过本堂课的学习,陈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带着热忱之心,走进社会的更深处去。
【图文撰稿/学生教育管理科 责任编辑/伍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