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工作 > 团学工作
团学工作
关于开展“稼穑深耕,人文润泽”2024年人文与发展学院“一院一品”暑期社会实践的通知
点击量: 186
发布时间: 2024- 06- 14

一、活动主题

稼穑深耕,人文润泽

二、活动时间

2023年6月至9月

三、参与对象

中国农业大学全日制在读本科生、研究生

四、实践内容

本实践项目将促进农大青年学子“深入田间地头和村屯农家,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作为核心目标,形成基地联系人、社会实践师生团队三方联动机制,以“深耕实践”课题为中心,下设四个实践专题,同时鼓励学生团队长期围绕一个实践地或课题开展深耕实践,构建具有持续性的社会实践品牌,解决乡村振兴亟待突破的瓶颈与需要解决的难题,进而厚植知农爱农为农情怀、练就强农兴农助农本领,激发农大青年关于乡村振兴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各专题主要内容如下:

(一)“校地联动发展,共筑乡村振兴”专题

深入贯彻落实深化校地合作、谋求共同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等国家重点战略,坚持“扎根田野、扎根乡村”的治学传统,本专题院方提供西南地区校外实践地资源,与实践小队携手合作,共同助力乡村振兴。此专题需学生自行组队后联系指导老师确定选题,通过撰写立项书进行竞争揭榜,院方和实践地结合立项书综合考虑后确定最终本专题实践小队名单。具体实践地信息和对接方案请参考附件一西南地区实践地接待方案。

实践项目可聚焦:深入探索金龙镇的发展脉络、现状以及未来潜力展开。通过与金龙镇各级部门、经济实体、各村(社区)的紧密合作,全面了解该镇的历史沿革、当前发展状况以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深入体验金龙镇的特色乡土文化和红色文化,感受当地独特的文化魅力;重点关注当地特色产业,通过实地考察、交流访谈等方式,增进对金龙镇的了解和认识,为金龙镇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助力我国乡村治理与发展。

(二)“寻乡村兴业道,筑振兴共富篇”专题

本专题旨在通过身入乡村,深入乡村,探索乡村特色产业融合模式,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通过多渠道,多形式了解当地如何发展特色产业,以助力乡村振兴。

实践项目可聚焦:考察走访乡村实际环境,了解其自然环境可发展的特色产业,因地制宜,立足优势,突出特色,发掘乡村特色产业的形成机理与提升路径;通过问卷调查,调研访谈等具体方式,了解乡村历史,探寻特色产业的文化根脉,讲好产业故事。本专题鼓励实践成员深入了解乡村产业体系,探索当地特色产业融合模式,结合实践调查与所学,为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助力“以产业富民强村”。

(三)“乡韵绘彩产业,文化赋能振兴”专题

本专题旨在通过传播乡音、传承乡韵,让更多人了解并关注乡村文化。在传承与传播的过程中,同学们将深入感受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人文情怀,为乡村文化的未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通过创新乡村文化发展路径,为乡村经济的繁荣做出贡献。

实践项目可聚焦:探索文化产业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模式,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调研乡村文化产业的推广交流方式和乡村文化遗产,制定或者学习、宣传乡村文化遗产传承计划。本专题鼓励实践成员将现代元素与实践调查、所学专业知识相结合,创新乡村文化表达形式,以增强其时代感和吸引力。

(四)“基层治智慧启,实践策乡村兴”专题

本专题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实践调研,使成员能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基层治理的焦点与难点,亲身参与解决乡村基层治理的挑战,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帮助实践成员更好理解和参加乡村基层治理,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实践项目可聚焦:深入乡村基层,通过调查问卷、入户访谈等方式,探索当地乡镇街道和社区具体公共事物供应和运行,了解当地乡村基层治理基本情况、优势或尚存问题。同时可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对乡村基层社区运行与治理体系的认识,以期能够结合当地发展模式因地制宜为乡村基层治理工作提供可行建议与合理方案,为乡村基层治理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五、实践要求与保障措施

1.各实践团队按照活动要求,前往实践地开展活动,并按照实践中期宣传要求及时提交过程性成果。各专项委派专门负责人员与各实践小队进行定期接洽,了解实践进展状况,对各实践团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监督和安全提醒,并及时做好相关宣传报道工作。

2.各实践项目需做好过程性宣传工作,主动向校内外媒体投稿;按要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提交结项材料。各专项实践材料提交的清单和具体要求见附件。

3.每个团队人数控制在5—10人,实践时长不少于7天,每个团队需至少联系一名指导教师。

4.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纳入中国农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课程,按要求完成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顺利结项的学生将获得暑期社会实践2学分。

5.校团委为所有小队提供保险、服装、队旗物资支持。专题一为实践小队提供定向实践基地、餐饮住宿等支持。同时学院将增设院级奖项。

六、工作安排

(一)立项申报(6月12日-6月21日)

所有实践专题需以实践团队的形式开展申报工作,团队人数需控制在5-10人,实践时长不少于7天,每支实践团队需确定一名负责人开展项目对接。同时需确定一名指导老师,对团队的实践活动开展线上或线下指导。

申报该专题的负责人需组织填写暑期社会实践申报书、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立项信息表、安全责任书(需团队全体成员手签后扫描合并成一个PDF文件),并将以上材料以压缩包的形式打包,命名为“申报专题序号+申报专题名称+负责人姓名+负责人手机号”,于6月21日20:00前发送至邮箱rfftwkcsj@163.com。负责人需扫码加入答疑群聊,便于后续通知。此外专题一实践小队负责人需扫码加入沟通群。


  


(二)审核与培训(6月22日-6月27日)

学院团委将对所有报名团队开展立项审核,6月27日公布立项结果。校团委暂定于6月底召开本年度暑期社会实践行前动员暨队长培训会,为所有立项通过团队开展必要培训,具体时间地点将通过校团委微信企业号和各学院渠道向团队负责人通知。会后将组织相关团队项目领取队旗、队服等实践物资,为团队项目成员购买人身保险。

(三)实践出行(7月-8月)

各团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按计划到实践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分团委将与各团队进行定期接洽,了解实践进展状况和并做安全提醒。实践团队应按实践要求做好过程性影像留存、新闻稿撰写、地方媒体联络等宣传工作。

(四)结项与评奖评优(9月-10月)

秋季学期开学后,各实践团队按通知要求提交结项材料,学院团委会对结项材料进行审核,审核合格者参加院级答辩进行等级评定,并由此产生结项名单(审核合格者)和推优名单(答辩优秀者)。学院将在院网与学院公众号上对两类名单进行公示,并根据名单开展学分认证与证书、奖金发放工作。

七、其他事项

1.安全保障:各实践团队务必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做好安全保障工作,建立应对汛期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加强防范措施,确保实践活动安全平稳有序进行。校团委将统一为团队实践成员购买保险,请务必在信息上报时填报准确的身份证号与实践时间。

2.学分认定:无需在教务系统选课,通过结项后校团委将统一上报学分名单至本科生院。

3.学术规范:提交的最终结项材料必须原创、真实,如若抄袭、作假,一经查实则取消项目及团队所有成员结项和评奖评优资格。

八、附件(包括实践地接待方案、立项材料、结项材料、有关说明)


专题一“校地联动发展,共筑乡村振兴”西南地区实践地接待方案.docx

“稼穑深耕,人文润泽”暑期社会实践材料包.zip



人文与发展学院团委

2024年6月14日

  • 联 系 人 :学院办公室
  • 办公电话:010-62731320(西)
    010-62738898(东)
  • 办公地址:西校区中德楼105房间
    东校区民主楼233房间
  • 电子邮箱:cohd@c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