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第五届全球青年学者“农政与发展”研习营正式开营
点击量:
发布时间: 2024- 07- 31

7月28日,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联合国际顶尖期刊《农民研究》杂志(The Journal of Peasant Studies)等机构发起组织的第五届全球青年学者“农政与发展”研习营正式开营。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杜太生教授、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熊春文教授出席开营仪式并致辞。我院社会政策与发展研究系汪淳玉教授和《农民研究》杂志联合主编、“农政与发展”研习营发起人之一、来自南非西开普大学的露丝·霍尔(Ruth Hall)教授共同主持了开营仪式,来自30余个国家的60多位国际青年学者参加开营仪式并聆听了5位中国学者讲授的中国农政转型系列主题讲座。

 

开营仪式上,杜太生副校长首先代表中国农业大学对来自全球各地的青年学员表示热烈欢迎,在致辞中,他表示,人文与发展学院是中国农业大学最早开展国际交流的学院之一,曾成功举办过多次大型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在国际和国内学术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学院的学术研究始终坚持扎根乡土、扎根乡村,探寻中国发展和乡村变迁的路径和轨迹。他同时代表学校对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长期以来对人文与发展学院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支持致以衷心感谢,并预祝研习营圆满成功。

熊春文院长代表人文与发展学院致欢迎辞,他表示,作为全球青年学者“农政与发展”研习营的创始机构之一,人文与发展学院长期致力于为来自全球南方国家和地区的青年学者探索学术之路创造更加友好公平的环境。同时他谈到,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为学院的学科建设和国际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对此表达了诚挚敬意和衷心感谢,并希望与会的青年学者们能将此次研习营中的所见所闻带回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将所学运用于实践中,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开营仪式后,中国农业大学前校长、中央农办和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柯炳生教授以《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挑战与政策》为题开启系列主题讲座。他围绕中国在粮食安全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当前阶段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目标和解决策略等要点进行分享交流,旨在帮助青年学者们了解中国粮食安全的发展现状与建设方向。

 

吴惠芳教授以《剩余与留守: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与留守人口问题》为主题展开分享。讲座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调研材料串联展示了我院留守人口研究的历程和成果,系统阐述了中国农村劳动力乡城流动变迁的故事、中国农村留守人口问题的表征与机理,以及这两者如何交织影响并驱动中国的农政变迁等核心议题,引发现场热烈讨论。

 

在下午的讲座中,潘璐教授与国际青年学者们深入探讨了中国农村减贫的策略和经验。基于大量产业扶贫的经验案例,其研究分析了产业发展在中国精准脱贫战略中的关键作用,贫困人口嵌入农村产业系统并受益的机制,并总结出四种扶贫产业组织模式,提出要将产业带回乡村,以支持贫困人口的包容性参与和区域经济发展。

 

花晓波副教授以云南瑞丽市山区和坝区的三个典型村寨为例,探索了90年代起中缅边境农村地区缅籍务工人员迁移的轨迹、模式与存在的挑战及启示。基于长期的田野调查,其研究呈现了缅籍务工人员在农业生产领域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趋势,以及对土地利用、农户生计、农村发展以及边疆治理等带来的深远影响。

 

最后,刘娟副教授介绍了由学术界和社会知识群体共同创建的全球环境正义地图(EJAtlas)。刘娟副教授详细阐述了这一平台和工具的多功能性及其理论基础,她强调在充分尊重并融合深入案例研究及其他丰富定性方法的重要性的同时,全球环境正义地图所倡导的广泛比较视角为揭示全球环境冲突模式、系统性理解全球环境冲突特征提供了独特的透镜,并拓展了环境社会研究的方法视野。此外,她还分享了中国故事在全球环境正义地图中的独特表现与深刻启示。

 

 

 

在每个讲座的互动提问环节,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学者与参与授课分享的中国学者们展开了热烈的交流探讨,他们纷纷踊跃发言,积极分享来自各个国家的经验观察与学术思考。整个会场洋溢着浓厚的学术氛围,思维的火花在每一次交流与碰撞中熠熠生辉,共同推动了学术议题的拓展。

研习营正式开营前一天,国际青年学者们前往北京有机农夫市集/香格里拉酒店、盒马鲜生西直门店、物美超市及什刹海街道,开展了以“可持续食物体系与城市包容式服务体系”为主题的北京城乡融合发展考察。随后,全体研习营成员将赴河北省易县桑岗村开展太行山区乡村发展考察并继续围绕全球农政转型的理论与实践展开系列研讨。

【撰稿/刘沁怡 石晓慧 陈诺  摄影/王树远 兰新凯 石晓慧  责任编辑/王树远】

  • 联 系 人 :学院办公室
  • 办公电话:010-62731320(西)
    010-62738898(东)
  • 办公地址:西校区中德楼105房间
    东校区民主楼233房间
  • 电子邮箱:cohd@c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