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易县“太行山区乡村振兴研究院”
第四批(2025)研究生“挂职”启动仪式圆满举行
2025年6月9日,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易县“太行山区乡村振兴研究院”第四批(2025)研究生“挂职”启动仪式在河北省易县坡仓乡桑岗村成功举行。
国家级人才计划特聘教授、中国农业大学“三农问题与乡村振兴”国家级创新团队负责人叶敬忠教授,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院长吴惠芳、龚利,贺聪志副教授以及博士、硕士研究生代表参加仪式。易县农业农村局分管领导赵卫东出席仪式。仪式由贺聪志副教授主持。
贺聪志副教授回顾了人文与发展学院及“三农问题与乡村振兴”国家级创新团队在河北省易县服务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历程。30年来,学院和团队与易县县委、县政府不断深化合作,从坡仓乡桑岗村逐步拓展到易县各部门及其他乡镇和村庄。团队在学术论文、咨政建议、媒体讨论以及荣誉称号等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乡村振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做出重要贡献。她表示,此次将有15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参与第四批“挂职”活动,并对同学们寄予厚望,期望他们能够传承团队精神,在接地气、扎根田野的实践锻炼中砥砺奋进。
吴惠芳副院长代表学院对易县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她从进入田野、观察思考和服务社会三个维度,全面解读了“挂职”的重要意义。她对即将“挂职”的同学提出要求,希望同学们能够用心工作、认真观察,保持好奇心,在田野中广交朋友、锻炼自我,为易县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贡献力量。
易县农业农村局分管领导赵卫东对同学们前来“挂职”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易县基本情况、发展思路以及当前工作重点。他从易县与中国农业大学的合作渊源讲起,梳理了“挂职”范围和具体安排,强调“挂职”本身就是为易县引人引才。他表示,易县农业农村局将为“挂职”学生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第一批“挂职”的博士研究生张森、董怡琳、赵云、李理想以及“兴农青年学者”段媛媛依次发言。他们回顾了从了解到体验,再到理解,直至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等多个阶段的易县“挂职”经历,建议同学们在“挂职”过程中要放平心态、踏实做事,用真情打交道,关注人的能动性,在“挂职”过程中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服务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做出自己的贡献。
2024级博士研究生刘晓洁代表即将“挂职”的第四批研究生发言。她代表同学们向易县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易县农业农村局的周到安排以及学院和团队提供的宝贵机会表示感谢。她表示,同学们将全身心扎根田野做好工作,与易县这片土地建立起紧密联系,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龚利副院长总结指出,“挂职”既是一次机会,也是一面镜子。在时间推移、身份转换以及指导主体多元化的三重变化下,“挂职”工作需要解决学院所盼、地方所需、自己所能三大问题。他期望同学们秉持学院和团队的精神理念与工作原则,在思想上严格要求,在参与基层工作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本领,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接下来的一年中,同学们将坚守初心,深入融入易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将专业素养与“挂职锻炼”实践紧密结合,在基层工作中不断磨砺自我、勇于创新,致力为建设和美乡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撰稿/李佳慧 摄影/楚歌 编辑/邵念念 审核/吴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