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程发布】中国社会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发展社会学论坛
论坛名称:新发展社会学的理论自觉与路径探索
论坛时间:2025年7月5日14:00至18:30
论坛地点:四川省成都市西南财经大学颐德楼H407
开幕式(14:00-14:10) |
主持人:何雪松 (中国社会学发展社会学会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
致辞人:陈文江 (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兰州大学教授) |
特邀主旨发言一(14:10-14:20) |
主持人:何雪松 (中国社会学发展社会学会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
关于发展社会学学科更新的几个问题 发言人:田毅鹏 (中国社会学会农村社会学专委会主任委员、吉林大学教授) |
第一单元(14:30-15:45) | |
主持人:李伟 (中国社会学会发展社会学专委会副秘书长、河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教授) | |
14:30-14:45 | 多重关系网络对农村低收入人口生计韧性的作用机制研究 发言人:田北海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姚天航 (华中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 |
14:45-15:00 | 拓展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社会”之维 发言人:刘威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张丹(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 |
15:00-15:15 | 社会发展的未来取向:理论建构与实践议题 发言人:李珊珊 (华东理工大学博士后)、何雪松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 |
15:15-15:30 | 跨文化农业技术推广的双重困境:基于中非合作项目的“利益-规范”双重博弈分析 发言人:严峻 (上海大学副教授)、张冲 (上海大学博士研究生) |
15:30-15:45 | 点评人:罗强强 (云南大学教授) |
特邀主旨发言二(15:45-16:05) |
主持人:周亚平 (中国社会学会发展社会学专委会副秘书长、兰州大学教授) |
新发展社会学的范式确立与边界扩展 发言人:文军 (中国社会学会理论社会学专委会主任委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
第二单元(16:05-17:20) | |
主持人:周亚平 (中国社会学会发展社会学专委会副秘书长、兰州大学教授) | |
16:05-16:20 | 欠发达地区推进乡村振兴的县域逻辑——基于“资源-参与-认同-创新”的分析框架 发言人:罗强强 (云南大学教授)、粟钰清(云南大学博士研究生) |
16:20-16:35 | 不稳定就业下的薪酬安全感:平台劳动中同意制造的实现机制 发言人:王星 (南开大学教授)、王春璇 (北京工业大学讲师) |
16:35-16:50 | 市场化进程中农业劳动关系变迁与行动伦理重构 发言人:陈文江 (兰州大学教授)、王兆花 (兰州大学博士研究生) |
16:50-17:05 | 连带性的扩展交换——社会工作促进社区互助养老可持续的互惠机制 发言人:向颖 (凯里学院副教授) |
17:05-17:20 | 点评人:刘威 (中国社会学会东亚社会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吉林大学教授) |
第三单元(17:20-18:35) | |
主持人:田北海 (中国社会学会发展社会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院长、教授) | |
17:20-17:35 | 连迈向新发展社会学:理论、实践与创新的多维审视 发言人:王伟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讲师) |
17:35-17:50 | 体制分割与管理岗位经历对老年人主观年龄的影响 ——基于发展社会学制度结构视角的实证分析 发言人:周玉元 (河海大学博士研究生) |
17:50-18:05 | 临时性联合中的青年话语实践——基于某地博士“搭子社交”的参与式考察发言人:吴达宇 (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 |
18:05-18:20 | 社会医疗保险质量对中国老年人健康脆弱性影响研究:基于发展社会学的理论框架与实证分析 发言人:马佳鑫 (兰州大学老龄科研基地助研) |
18:20-18:35 | 点评人:周亚平 (中国社会学会发展社会学专委会副秘书长、兰州大学教授) |
论坛总结(18:35-18:50) |
总结人:吴惠芳 (中国社会学会发展社会学专委会秘书长、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院长、教授) |
本论坛以文会友,还将于现场同步开展“书面发言”交流,共同进行有关发展社会学的研讨。
书面发言名单
姓名 | 单位及职称 | 论文题目 |
王伟 |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讲师 | 从全球南方国家发展经验比较探寻新发展社会学的理论突破与构建 |
吴喜林 | 上海大学硕士研究生 | 社会团结的中国流变——基于《社会分工论》考察中国人地关系变迁 |
李婧菲 |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 | 死亡文化的冲突与相生——以符号互动视角探析安宁疗护本土化的困境与路径 |
王熙 | 新疆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 新青年建设:知识生产视角下青年群体赋能乡村新质生产力发展研究 |
韩晓玉 |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 | 老年群体童年期不良经历与意义中心应对:老年抑郁与儒家理想人格特质的调节中介模型 |
李唯佳 | 内蒙古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 数字文明视域下老年群体心理调适机制研究——生命回顾理论的影像化路径探索 |
周欣怡 |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 “预期”的生成——社会学视角下的理论整合与路径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