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党建“1+1+1”】青神学生党支部赴诸葛村开展“校地共庆·故事分享会”主题党日活动

    发布时间:2025-06-06     点击数量:

为更好地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党建“1+1+1”和党支部精品实践项目实施,促进农大精神与乡土文化有机融合,凝聚党建合力献礼“双甲子”校庆,5月28日,青神乡村振兴研究院学生党支部成员赴青神县高台镇诸葛村开展“校地共庆·故事分享会”主题党日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故事共叙、巧手传情来搭建校地情感联结新桥梁,共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诸葛村老年协会会长杨永东分享了自己早年参军驻守边疆和退伍后担任诸葛村书记的经历和感受。作为一名拥有50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在退休后又加入了老年志愿服务队,成为一名义务送餐“骑手”,依托村里的“长者食堂”为全村独居、残疾老人提供免费送餐上门服务,累计送餐达两万多次。他表示,作为一名老党员,为诸葛村的持续发展和乡亲们的福祉贡献余热,是自己永不褪色的信仰承诺。杨永东同志用朴实而坚定的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担当,这份“银发力量”正是党建引领下乡村守望相助、和谐发展的生动写照。

 

青神乡村振兴研究院学生党支部书记曹仁凤首先向大家介绍了中国农业大学的科技小院助农实践,并分享了自己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在云南的支教故事。科技小院模式始于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在河北曲周的探索,如今已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仅四川地区就建有212个。研究生们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正如在青神县的实践一样,通过常驻村庄、直面问题,在帮助村民解决种植、养殖等实际技术难题中增长真才实学。谈及在云南支教的经历,曹仁凤坦言这段经历是宝贵的“自讨苦吃”的淬炼。从最初面临“反应关、语言关、生活关”的重重挑战,到通过与学生深度谈心、向当地教师虚心求教,最终练就出同时胜任多学科、跨年级教学的过硬本领,她深刻体会了到基层工作的艰辛与价值。“村里的孩子们如果需要课业辅导,请一定告诉我,我很乐意用所学帮助他们。”曹仁凤表示。这些实践故事,正是农大学子响应总书记号召,把青春论文写在乡村振兴热土上的生动体现。

 

故事分享会结束后,学生党员与村民们围坐一堂,共同精心制作蕴含校庆与村情元素的手工作品。象征丰收的金黄麦穗、寓意美好的绽放花朵、联结情谊的彩色手环等作品逐渐成型,这不仅寄托了诸葛村村民对农大双甲子华诞的诚挚祝福,更成为校地深厚情谊的实物见证,将活动现场温馨融洽的氛围推向高潮。活动尾声,支部成员们为村民们送上了精心准备的粽子,在粽叶飘香与欢声笑语中共庆端午佳节,以这份饱含心意的传统节礼传递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

 

此次“校地共庆·故事分享会”党日活动,成功构建了“故事共叙传承精神-实践分享彰显担当-巧手传情联结纽带”的多维互动形式。它不仅是一场庆祝学校华诞的联谊,更是一次深化校地情感、凝聚振兴共识的实践。通过老党员口述奋斗史、学生党员分享助农支教行以及共同完成的指尖艺术作品,农大精神与诸葛村的乡土文化实现了深入交融。学生党员赵诗琪表示:“在农大双甲子校庆之际,我们选择回到共建的诸葛村,用故事倾听乡土、用实践回馈乡村、用巧手传递祝福,意义非凡。这堂特别的党课,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党建赋能乡村振兴’的深刻内涵——它根植于同频共振的情感联结,彰显于脚踏实地的担当作为,最终汇聚成推动乡村发展的不竭动力。”展望未来,青神乡村振兴研究院学生党支部将继续依托乡村振兴党建“1+1+1”平台,深化与诸葛村的共建合作,努力将校庆激发的爱校荣校之情,转化为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青春动能,为书写校地合作共赢的新篇章贡献智慧与力量。

【图文撰稿/青神乡村振兴研究院学生党支部 编辑/阎家豪 审校/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