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发学院举办“学习者”理论讲堂 专题学习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发布时间:2025-07-03     点击数量:

6月11日,人发学院在东校区新图书馆报告厅举办“学习者”理论讲堂第50期暨“强国兴农·大先生说”第七讲。本次讲堂围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主题进行,由我院社会学与人类学系教授孙庆忠担任主讲人,学院党委书记林涵主持,学院内外师生近200人参加。

林涵书记强调,党的二十大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不仅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更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对农业农村发展谋篇布局,绘就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蓝图。她指出,如何践行“强国先强农、农大作先锋”,“强国兴农,人发学院何为?”这是需要我们思考和回答的时代课题

孙庆忠教授分享了他1995年至2025年深耕乡村的田野实践与研究思考,展现了30年间在乡土中国现实困境中探索乡村建设的多元路径。他指出当下乡土社会处于“集体失忆”的边缘,基于国情判断,提出将研究者的身体、体验、情感和反思置于研究过程的“以身为度”研究方法论,其研究聚焦阐释文化特质、揭示社会问题、促进生命变革三大类型,致力于重构乡村价值。实践中,他在河南辉县依托幼儿园创办“川中社区大学”,10年间辐射15个村落,吸引1015位留守老人与妇女参与,通过“学堂进村”“庆典展演”等形式让艺术融入生活并出版9卷年刊;在陕西佳县泥河沟村与河北涉县王金庄村开展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通过老物件收集、家谱整理、建立“种子银行”及编撰《历史地景》等文化志,让古枣园与旱作石堰梯田系统焕发新生;在云南宁蒗摩梭人村落油米村深耕东巴文化,形成《纳人乡韵》等 “东巴文化三书”。他始终将教学延伸至乡村,从培训乡村青年到为“头雁”授课,以山东莱阳古梨园“桥接”技术隐喻乡村建设本质,以“巫师-医师-教师”的复合角色激活乡土文化生命力,其研究以“以身为度”的实践为乡村建设提供了兼具温度与深度的人文路径。

互动环节,孙庆忠教授与数位学生进行了交流,他鼓励大家在求学期间扎实本领、积蓄能量,未来以各自的方式回馈乡土、助力农业强国建设

林涵书记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孙庆忠教授的讲座不仅是一场深刻的理论辅导,更是一次饱含深情的“乡村建设行动故事”分享。她号召师生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的“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的要求,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传承学院深厚的人文情怀和严谨的治学精神,扎根乡土中国,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不断构建三农领域的知识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为切实担当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使命任务贡献人发智慧和力量。

【图文撰稿/“星火”学生党建工作室 编辑/闫佳宁 审核/林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