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人口、农村教育:反思发展主义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3-12-13     点击数量:201

 

   

2013127-8日,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举办了“农村留守人口、农村教育:反思发展主义的视角”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农村留守人口干预研究项目(二期)”支持。会议邀请了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14名知名学者参会,同时通过论文征稿方式邀请了来自北京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兰州大学、河海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42名青年学者参会。“中国农村留守人口干预研究项目(二期)”合作的农村中小学校的22名教师及6名农村留守人口工作者也参加了研讨会。此外,还有来自本校和北京其他高校、研究机构的多名学者和研究生旁听了会议,并参与了会议讨论。两天的会议气氛热烈、节奏紧凑,55个主题发言涉及留守人口、留守社区、农村教育现实及其价值取向等多个方面,可谓是一场思想的饕餮盛宴。

研讨会的四场全体会议以知名学者的发言为主,分别以留守儿童与农村教育、农村教育的价值、反思教育为主题。在第一场全体会议上,华中师范大学范先佐教授、东北师范大学邬志辉教授(王海英博士代为展示)、中国人民大学段成荣教授以及北京师范大学袁桂林教授分别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回顾和反思、留守儿童问题与实践应对、“两为主”政策视角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刻阐释。段成荣教授认为,今天的城市化是虚假的城市化,今天的人口流动是只见孤立个体、不见家庭流动,这是整个社会的悲剧,值得研究者深思。

第二场全体会议即127日下午的“农政与发展系列讲座”(2013年秋季学期第八讲,总第41讲),主讲人为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钱理群。他提出,未来几十年人类将面临三个问题: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文明与发展的模式问题,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问题。对此,年轻人不仅要有理论准备、精神准备,还要有实践准备。他同时介绍了晏阳初关于“三农问题”的精彩观点以及如何处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等问题。讲座期间,报告厅座无虚席,很多人站着听讲或席地而坐。尽管报告厅的空气比较闷热,但与会者的热情丝毫不减,认真聆听、仔细记录、积极讨论。

第三场全体会议以“农村教育的价值”为题。西南大学的廖其发教授提出“多元一体”的农村教育价值取向,华南师范大学的葛新斌教授则探讨了农村教育的发展模式,西南大学的刘义兵教授深入地分析了农村留守农民的全面发展及其教育转型,河海大学的王毅杰教授对生存压力下的农村民办学校展开讨论。最后,南京大学的张玉林教授激情澎湃地用城市信仰与“贱农主义”反思了“中国式发展主义”,现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最后一场全体会议以“反思教育”为主题。北京大学的刘云杉教授用行云流水般的语言警示我们教育机会均等存在限度,过度教育下穷孩子还能获得什么,不要进行“龟兔赛跑”的教育。北京大学的方文教授阐述了公共政策分析的政策社会心理学路径。中国农业大学的朱启臻教授认为教育规律和经济规律不同,不能将经济领域的规模化、专业化等要求用于教育领域。最后,中国农业大学的孙庆忠教授酣畅淋漓地阐述了文化的集体失忆和农村教育的使命,在座听会人员无不动容。

研讨会共组织了8场分组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42名青年学者在人文与发展学院报告厅和008会议室分别进行了展示和交流。农村教育组讨论的主题包括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理论与实践反思、农村寄宿制学校反思、农村教育与农村文化、农村义务教育的政策、我国农村教育政策回顾与反思、教育思想回顾等。农村留守人口组的讨论主题包括留守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及其教育困境、留守儿童“污名化”问题、留守儿童越轨的个案分析、童年亲子分离与成年精神状态、留守妇女现象的性别分析、农民工临时夫妻问题、农村留守老人抑郁问题、养老问题与社会支持、农村人口结构变化、流动带来的新农民阶层文化以及农村留守人口干预工作等。会议现场交流轻松自由,气氛活跃,提问不断。

研讨会还成立了两个学术委员会,采取同机构回避制与匿名评审方式,评出6篇优秀会议论文。农村教育组的获奖论文是:文字上移何以发生?中国乡村教育发展的社会学研究(李涛,东北师范大学)、留守抑或流动”——一个特殊农村家庭中两代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一般意义(刘燕舞,武汉大学)、农村学校布局变化三十年的制度原因分析(白亮,西北师范大学)。留守人口组的获奖论文是:贫困农村地区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影响研究(赵苗苗,北京大学)、检视发展主义模式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困境(王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童年亲子分离与成年精神状态(韩钰,上海大学)。每篇论文的奖金为5000元。

会后大家纷纷表示,农村教育和农村留守人口研究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但在当今社会环境下,这两项研究需要研究者具备良心、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才能做好。这次研讨会提供了一个平等的交流平台,各种思想观点和研究成果在这里得到展示、交流、分享和讨论,使每位参会者享受到思想碰撞的快感。很多青年学者同时表示,此次研讨会交流激发了他们新的研究思路和灵感,也为他们创造了建立合作关系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