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农业硕士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与我校农学院精准扶贫专项、1+3专项进行专业交流会

    发布时间:2017-09-14     点击数量:733


9月12日下午,我院2017级农业硕士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研究生与学校农学院精准扶贫、1+3专项研究生举行了专业交流会。会议在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玉米楼112教室举行,邀请了学院农村社会学博士杨光耀、区域与发展博士尹翠娟作为嘉宾,扶贫专项班班长杨铭远主持了交流会。

交流会上,杨铭远首先介绍了扶贫专项的背景以及培养计划。以山西省灵丘小分队的暑期调研活动为切入点率先分享了调研心得,并邀请扶贫专项代表徐鹏举上台发言。讲台上的徐鹏举从眼里透出来一股坚毅,他从大学起便下村调研,有着丰富的调研经历,会上他主要以自己负责的贫困村为例介绍了走访的农户情况,当地的自然环境以及村庄的治理情况、经济文化状况、医疗和扶贫等方面的内容。随后他总结了这三个村庄的共同之处与特点,以及对扶贫现状的思考。

“我们必须把握市场与互联网,改变农村的思想意识才是真正的帮助他们”扶贫专项赴四川小分队翟宇哲上台汇报他们的暑期工作,翟宇哲同其他两个专项同学赴四川成都跟随善品公社去跟进农村项目点产品上市的全环节,他们是我院专项与扶贫基金会联合培养的学生。在他们的暑期的调研过程中,了解了善品公社的业务内容与当地农村产业的发展情况,他们分别总结了自己的心得体会认为农村的发展可以通过电商来创造更多可能。另一个小队两名同学为专项与黑土麦田公益共同培养的学生,暑期他们作为乡村创客随黑土麦田一同下乡调研也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和思考。

1+3专项的代表吴庆钊上台介绍专项的背景以及工作内容。他详细介绍了吴桥实验站的历史与科研成果,分享了暑期调研的基本内容和收获。他告诉大家通过暑期的调研他们对当地的农业的生产实际情况有了更清晰直观的认识,提升了自我的科研、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观察、思考、比较”这是人发学院刘岩同学上台就她的暑期调研实践经历提出三个关键词。她通过对中国东北、西北、正北地区三个农村的一些政府行为、贫困户参与度、社会组织力量等等方面比较研究来探讨农村问题,同时通过分析典型案例的可行性来调研。

接着科技小院新生代表史伟韬上台发言,他们深入农村生产第一线,在那里和村民们同吃同住,同样也开展田间课堂与田间作业,参与支教活动与村民们一起跳广场舞,深入农户调研与学会自立。我校科技小院经过九年的驻村社会服务,农民们早已视他们为朋友与家人,这些经历促使他们成长和收获更多的知识,同样也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随后嘉宾杨光耀上台讲述三农问题和我们的关系,他认为我们要在农村调研中把问题了解透彻再去尝试解决问题,他提醒同学们调研必须具备反思能力与批判精神才能最终有所收获。最后嘉宾尹翠娟为这次交流会做了总结,她认为我们除了实地调研外同样要多查阅文献,互相之间多交流整理,共同进步。

人文与发展学院农业硕士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研究生专业负责人饶静副教授对此次交流会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这是一次新入学的研究生自发组织的活动,活动起源于学生们在暑期实践过程中对于农业技术、农业发展、政府及政策和农村扶贫、农村发展之间关系的共同关注和兴趣。专业学位教育是培养掌握一定理论、实践型和应用型的高层次人才的研究生教育类型。与农学院准扶贫专项、1+3专项的同学的专业交流,加强了我院农村与区域发展学生对农业技术和农业发展在农村发展领域的作用的理解,对科技小院、实验站以及互联网+等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在农村发展和精准扶贫方面的作用有了更深的体会。

【撰稿/饶静 责任编辑/王树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