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政与发展】系列讲座79讲:小规模、家庭式、生计型、兼业性——农业发展的四大障碍?
发布时间:2019/09/03 点击量:
2017年11月9日,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英国苏赛克斯大学经济学教授、发展研究所教授迈克尔·利普顿做客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与广大师生展开了一次关于农业发展“四大障碍”的对话。
利普顿教授从人工智能打败国际象棋高手引入,由科技和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联想到了农业发展的未来,进而提出了一个问题:农业的未来将是怎样的呢?他驳斥了人们认为小规模、家庭式、生计型和兼业性是农业发展的四大障碍的观点,认为该观点忽略了农民的现状以及从中得到的收益,也忽略了1950年以来的实证数据;相反如果政策得当,通常所认为的“四大障碍”反而会成为“四种必要”。
他指出,实际的现状是:就耕作面积和占用的劳动力而言,世界上的农场还是以小规模农场为主;生计型农场尽管面临运输的障碍,仍蓬勃发展;家庭式农场所占的耕地最多,从业者也最多,仍广泛存在且生命力顽强;兼业性农场数据较少,但没有证据证明其正在萎缩。他认为,农民选择小规模的原因容易理解,但小规模与生计型、家庭式和兼业性之间的关系并不容易理解。小规模是利普顿教授论证的起点,同时也是他认为“四大障碍”中最重要、最基础的问题。
利普顿教授使用了201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农业普查数据进行分析。该普查显示,全球农场总数的84%面积小于2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12%。他还展示了不同国家农场规模变化的趋势,对于不同收入情况的国家,农村规模变化趋势以下降为主。他认为,上述趋势出现的原因是农场面积与单位产出的反比关系。他排除了小农场土地质量更好、人口变化、土地稀缺或农业技术等问题,提出了最关键的两个原因:较低的劳动力交易成本和产出处理成本。利普顿教授并未局限于小规模本身的讨论,他指出,在农业投入、收获后管理、销售环节不存在反比关系,较小的农场占据较好的土地并不能解释反比关系。从历史的观点来看,富裕国家之外的其他国家的历史有力地证明了反比关系,成功的大农场所有者/控制者都以某种方式实现了劳动力交易和产出处理的低成本。从效果及影响来看,小规模农业生产有利于减贫、提高就业和优化产出分配;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平等,但这一功能正在减弱;对环境是否中性不得而知。利普顿教授提出,到底是小规模还是与之相关联的家庭式、生计型或者兼业性导致了反比关系呢?
接下来是对家庭式的讨论。利普顿引用了Graeub(2016)的数据,在提供了全球85%农业产出的98个国家里,有98%的农场一半以上的劳动力来自于家庭,耕种面积为全球总耕地面积的53%。家庭农场减少可能只是人们的感觉,其实在欧盟和北美等发达地区,公司农场也不比家庭农场经营情况更好。
生计型是第三个讨论的问题。利普顿教授列举了2000年以后中国、印度、俄罗斯、欧盟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在自给方面的数据,他认为,全球生计型农业的比例可能在下降,但比例仍然很高。
对兼业性农业的讨论比较简短。利普顿认为,尽管信息零散,但并没有证据表明兼业性农业效率低下或正在减少。对泰国、爱尔兰、挪威等国的研究表明,兼业性农业对生产效率没有影响,对中国和印度的研究表明,这两个国家的兼业性农业将继续增加。
利普顿教授还探讨了当下人们对小规模、家庭式、生计型和兼业性这几种特点的态度。有些人认识到了小规模的重要性,但大多数人认为,以上四个特点是农业发展日益恶化的罪魁祸首,且依次更甚。还有人认为,对小规模生产的过多关注会成为大规模减贫的障碍。
利普顿教授认为,当前的发展趋势是绿色革命与“四大障碍”并行其道,未来农业要针对不同的农场提供不同的政策,要跳出二元对立,小规模、家庭式、生计型和兼业性可以补充、保障、刺激市场与贸易。在世界的大部分地方,人口问题使得“四大障碍”变成至关重要的“四种必要”,中国和印度的探索经验都对非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整理/张利利 编审/邵念念 】